Author Archives: 連 以婷

連 以婷

About 連 以婷

小學時由於受到熱愛史地的父親影響,立志成為歷史學家;國中時因為當了風紀股長,覺得能除暴安良為民謀福才是王道,因此決定成為司法官;高中進了實驗室後發現若能當個教授,做做研究好像也不錯......,想不到上了大學,聽了系上一位著作等身的教授對「文字影響力」的一席話,從此改變志向,走向文字創作路線。目前以「通俗」科學為己任,希望用淺顯易動、生動活潑的文字讓大眾喜歡上科學。

CES 2020 觀察:為什麼要找伊凡卡擔任大會講者?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1 月 07 日 20:1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政策 , 網路

今年 CES 的一大亮點就是伊凡卡·川普(Ivanka Trump)成為大會 Keynote 講者之一,將於美國時間 1 月 7 日下午與大會主席蓋瑞·夏培羅( Gary Shapiro)一起登場,演講題目為「The Path to the Future of Work」。雖然伊凡卡的演講在去年聖誕節前就宣布,但卻到開展前夕,夏培羅還在為她演講的正當性提出辯護。 繼續閱讀..

CES 2020 性愛科技產品首度開放參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1 月 07 日 6:56 | 分類 成人 , 新創 , 會員專區

還記得 2019 年贏得 CES Innovation Award 的性愛科技新創公司 Lora Dicarlo,他們的產品 Osé 後來被大會撤銷得獎資格,成為去年 CES 茶餘飯後的話題。2020 年他們捲土重來,所推出的兩個新產品 Baci 和 Onda 也再次贏得 Innovation Award(機器人類別),而 CES 大會在經過去年的風波後,也終於從善如流地將這類型的科技產品列入「性愛健康裝置」,允許在展會中呈現。 繼續閱讀..

【矽谷現場】備戰 CES 2020,台灣新創團隊在矽谷吸引創投目光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1 月 05 日 16:46 | 分類 新創 , 會員專區

剛邁入 2020 年台灣新創生態圈就迎來新氣象,由科技部推動成立的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簡稱TTA)籌組消費性電子展 CES 代表團,並於美國時間 1 月 3 日於矽谷舉辦「2020 TAIWAN DEMO DAY」系列活動,邀請矽谷業師與創投參與其中,為即將開展的 CES 做暖場準備。 繼續閱讀..

從 2018 年圖靈獎得主談起,台灣學研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3 日 15:31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尖端科技 , 科技教育

2018 年圖靈獎頒給了三位深度學習的巨擘,辛頓(Geoffrey Hinton)、勒昆(Yann LeCun)和班吉歐(Yoshua Bengio),表彰他們在深度神經網路的突破性貢獻,成為當今人工智慧發展背後的運算關鍵。其中任教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辛頓更被稱為深度學習之父,他在類神經網路的研究上曾發表幾篇重要論文,為深度學習開創新局,也為近代的人工智慧發展奠定深刻的基礎。 繼續閱讀..

2019 未來科技展:蔡英文總統宣示進軍太空產業、研議設立數位發展部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5 日 23:4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史 , 科技政策

未來科技展是一場被視為年度最強產學研媒合的科技盛宴,由科技部主辦,今年已邁入第三屆,在今日(12/5)的開幕式中,以結合虛實跨界的動感開場揭開為期四天的展期,現場有超過上百項前瞻創新技術展出,估計參觀人次將上看 10 萬人、累計創造媒合洽談逾 10 億元的產業商機! 繼續閱讀..

「未來科技展」找出台灣未來 10 年決勝武器,陳良基:以自身經歷打造產學合作試金石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5 日 14:30 | 分類 名人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臺灣學研界有許多突破性很強的技術,可惜的是大部分沒有機會讓外界看見,而這也是科技部在兩年前設立未來科技展的初衷」,科技部長陳良基在 2017 年上任後,即以「打破產學高牆,促進產學合作」為目標,於當年舉辦第一屆未來科技展,是臺灣第一次將所有具前瞻性、創新性的科研技術匯聚起來的科技盛會,這兩年舉辦下來也發揮了跨界綜效,共展出 232 項前瞻技術,參觀人數超過 7 萬人次,創造出四億元以上的商機。 繼續閱讀..

科技部《生醫科學雜誌》25 年有成,見證台灣近代生醫發展歷程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4 日 23:4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政策

科技部《生醫科學雜誌》(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JBS)創刊 25 年有成,這本國際性英文學術期刊由國內重量級學者擔任主編、副編,是台灣生醫科學領域的第一本刊物,也見證台灣近代生醫科學的發展史。值得一提的是,JBS 在 2018 年的影響係數(IF)為 5.203,在 ISI 收錄的 136 種全球研究與實驗醫學類期刊中,排名  20,不僅在我國歷年出版之學術期刊中獨占鰲頭,在亞洲亦極具代表性。 繼續閱讀..

晉陞太空打造全台第一混合火箭引擎,佈局 6G 太空物聯網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13 日 0:20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中美兩大強權正競逐未來 6G 技術標準的話語權,而打造 6G 應用的關鍵技術就是使用衛星通訊,台灣在太空產業上已經擁有半導體、通訊、太空科學等相對應的技術能力,如今商用運載火箭前瞻新創公司「晉陞太空(TiSPACE)」即將補足最後一哩路,以台灣自製的推進系統將衛星送上太空,並計劃於年底在台東進行試射。 繼續閱讀..

FaceHeart 看臉可知心跳血壓,從駕駛座到談判桌情緒狀態無所遁形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12 日 17:23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新創 , 會員專區

從你的「臉色」就知道你的心跳血壓,還能更進一步看出你的疲勞狀況、緊張程度、情緒起伏等,同時又將訊號簡化到無需任何臉部特徵資訊,確保使用者的個資不會洩露,這樣的技術不是出自那些你所熟知的跨國科技公司,而是來自台灣的科技新創──鉅怡智慧(FaceHeart)。由交通大學吳炳飛教授與其研究室學生耗時 5 年開發出「影像式生理訊號健康管理系統」技術,公司在 2018 年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即獲得聯發科技投資,目前商業估值已達新台幣 5 億元。

繼續閱讀..

解決痛點更帶進營收,OmniEyes 以 AI 影像辨識打造全方位行車管理系統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7 日 19:07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交通運輸 , 新創

現代車隊的管理面臨許多挑戰,動輒幾百幾千輛的車子同時在路上跑,涵蓋範圍可達好幾百公里,管理中心除了要即時掌控行車資訊,同時還要適時的採取行動,才能將管理真正落實到營運上。由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教授組成的新創團隊,開發出「次世代行動影像平台 OmniEyes」,能完整收集並分析即時街景,幫助車隊提升管理效能之餘還能以創新應用服務與第三方業者合作,打造三贏的互利模式。

繼續閱讀..

中科打造安心園區 台灣第一套智慧防減災系統為廠商織出安全網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6 日 22:5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物聯網 , 科技政策

今年(2019年)是 921 地震發生 20 週年、88 風災發生 10 週年,在這二十年間,台灣的災害防治從錯誤中成長,如今已發展出完整的災害緊急應變措施,甚至吸引許多國家來台取經。為進一步打造安心的投資環境,科技部近年來投入智慧園區的建立,並應用在各個科學園區中,中科管理局今日展示第一套智慧防減災系統,針對當地常見的複合型災害(地震、水災)提出示警訊息,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 繼續閱讀..

台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台灣應扮演全球大廠進軍亞洲的樞紐角色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5 日 12:08 | 分類 新創 , 會員專區 , 物聯網

二十幾年前,創投曾是台灣產業持續升級的重要觸媒,幫助台灣在半導體與高科技製造站穩世界領先地位,也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但也因為過往的發展太過成功,台灣也錯失 2000 年後的產業轉型機會,這幾年投資數目呈現直線滑落。 繼續閱讀..

2019 年總統科學獎,李遠鵬、陳垣崇、魏福全三院士獲殊榮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29 日 20:23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總統科學獎兩年舉辦一次,是我國科研學術界最高榮譽獎項,自 2001 年頒發第一屆以來如今已邁入第十屆,今年獲此殊榮的得獎者分別為數理科學組李遠鵬院士、生命科學組陳垣崇院士及應用科學組魏福全院士,由蔡英文總統親自頒獎,表彰他們對台灣科學研究的重要貢獻。 繼續閱讀..

台灣生醫新創打入國際大展,產品與技術受全球生技大廠重視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24 日 18:43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AI 醫療應用、疾病快篩檢測、創新醫材是台灣生醫產業正在崛起的三大領域,許多具有技術、有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的廠商或是學術研究人員這幾年積極投入研發,也在近期國際展會中紛紛傳來好消息,不僅為台灣生醫產業開闢新戰場,也讓國際看到台灣創新實力。今年 9 月 23~25 日由科技部領軍,帶領 12 家生技新創產業前進美東,以 TTA 科技新創品牌在 The MedTech Conference 2019 設立台灣國家館,總共進行了高達 180 場次的資金、人才、技術媒合,受到當地生技大廠、醫學中心重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