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藍綠菌

助藍綠菌光合作用速率成長 60%!中研院發現增加生物固碳新方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05 日 11:34 | 分類 淨零減碳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自然界的碳平衡主要由陸地及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及分解作用所達成,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每年排出約 360 億公噸二氧化碳,嚴重破壞自然界的碳平衡。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團隊及院士蔡明道團隊,發現一種增加海中藍綠菌光合作用的新方法,使藍綠菌吸收二氧化碳(固碳)的速率增加約 60%,為自然界的碳平衡研究開啟新契機。

繼續閱讀..

火星回程推進劑可就地取材,新方法:帶地球微生物去火星製造燃料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2 日 9:0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發射前往火星的飛船不是問題,如何讓飛船載著人類從火星回來才是挑戰,必須想辦法直接從火星汲取燃料才能達成此願景,為此,科學家正在開發各種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或將鹽水轉化出氫的設備。不過最近有人提出另一種「借力」手段:如果將地球微生物帶去火星幫忙製造燃料呢? 繼續閱讀..

地球如何從氧含量極低變成富氧星球?與行星自轉速度放慢有關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04 日 17:2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約 24 億年前微生物藍綠菌的出現,將原本充斥二氧化碳的地球改造成如今適合人類與其他生物生存的富氧環境。然而是什麼條件促使這些微生物提高生產力?新研究表明,早期地球氧氣增加可能與地球自轉速度放慢密切相關。 繼續閱讀..

水體「綠油油」含毒素與臭味,成大團隊開發有害藻類快速監測技術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20 日 13:33 | 分類 會員專區 , 材料、設備 , 能源科技

台灣六成公共用水仰賴水庫供給,然而水庫優養化帶來的有害藻華問題如影隨形,過去檢測技術又耗時耗人力。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財富團隊,現在首創「有害藻類快速監測與水源水廠處理技術」,可以讓現場檢測速度較傳統方法提升 10~30 倍,現已投入台灣水庫實際應用。 繼續閱讀..

發現新型光合作用,一些藍藻在較差可見光條件下改吸收近紅外光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16 日 11:1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領導的研究發現,一些藍藻在可見光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會關閉主色素葉綠素 a 系統,改由過去我們以為的「輔助色素」葉綠素 f 來吸收近紅外光,這項發現將改變我們對光合作用基本機制的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