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為什麼天王星和海王星不一樣?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15 日 10: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外側的兩顆,與木星和土星一樣,體積質量大且主要由氣體與冰組成,有光環與眾多衛星,一般將之歸於「類木行星」,更細緻的分類則歸為所謂「冰質巨行星」(ice giant)。兩顆行星有許多性質類似,但許多又差異甚大,早已成為天文未解之謎之一。 繼續閱讀..

太陽軌道器升空,將成首個飛越太陽兩極、直接對太陽成像的探測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12 日 9:02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為了全面分析太陽活動可能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NASA 已於 2018 年發射派克太陽探測器(PSP)前往太陽,主要觀察太陽日冕;近日,ESA 與 NASA 合作開發的太陽軌道器(SolO)也順利升空,目標將首度放在太陽南北極,它不像派克太陽探測器一樣那麼靠近太陽,因此到時候將能直接對太陽成像。 繼續閱讀..

冥王星「愛心」吹出的風形塑了地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10 日 8:45 | 分類 天文

湯博區(Tombaugh Regio)是冥王星地表著名的心形結構,NASA 新視野號任務於 2015 年拍到這顆矮行星後成名。新研究表明湯博區控制著大氣循環,冥王星的稀薄大氣層主成分是氮,以及少量一氧化碳和甲烷,冷凍的氮氣覆蓋在冥王星地表並呈現心形。 繼續閱讀..

在車諾比核災中發現以輻射為食的真菌,似能開發成太空用防曬霜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9 日 11: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車諾比核災事故後 5 年,科學家在核反應爐壁上發現一種奇怪真菌,似乎能抵抗致命輻射。科學家對真菌進行測試後發現它們含有大量黑色素,證實真菌正在靠吸收輻射來生存,最近科學家表明,也許能藉此開發太空用防曬霜,幫助太空人多一層輻射防護。 繼續閱讀..

最老小行星撞擊事件,或許是古老冰河時期結束的推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利用礦物的同位素分析技術結果,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Chris Kirkland 等人發現位在西澳(Western Australia,WA)的亞拉巴巴撞擊坑(Yarrabubba crater)地下的小行星撞擊殘留物最早可追溯到 22.29 億年前,是目前全球已知約 190 個主要撞擊結構最老的,比先前紀錄保持者──位在南非、寬約 200 多公里的弗里德堡隕石坑(Vredefort Dome)還要老 2 億年左右。 繼續閱讀..

脈衝星的伴星轉速有多快?時空的扭曲程度會告訴你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8 日 0:00 | 分類 天文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許多奇怪結果,對高速旅行的人來說,時間走得更慢,像太陽這類巨大的星體會扭曲所在的時空,導致光行走的路徑在它們周圍「彎曲」。其中最有趣的概念是「拖曳」,當巨大的星體旋轉時,如同芭蕾舞者旋轉時,裙子也跟著旋轉,這種效應在地球這類小行星周圍比較小,但在更大、更快速旋轉的星體周圍就會很明顯。現在,天文學家已經使用「拖曳效應」進行以前不可能的測量,確認了先前關於獨特歷史的線索,並觀察一顆白矮星的旋轉速度,結果發表在 1 月 31 日的《科學》期刊。

繼續閱讀..

像跑車開到一半突然熄火,發現古老巨大星系一夕之間停止形成恆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7 日 15:4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距離地球 120 億光年處,天文學家發現了新的超巨大星系「XMM-2599」。奇怪的是,這個星系在早期宇宙迅速崛起成逾 3,000 億倍太陽質量的星系,卻又馬上安靜下來不再活躍,就像一台開得正歡的跑車突然熄火一樣,研究人員認為,需改善早期星系中恆星形成方式的模型。 繼續閱讀..

科學家認為土衛二內部結構複雜,可能有提供生命生存的環境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7 日 8:45 | 分類 天文

土衛二(Enceladus)是顆非常特別的衛星,在南極裂隙一帶有很活躍的冰噴泉活動,且在厚厚的冰層下很可能有含鹽海洋。科學家認為,或許能藉由了解冰泉噴出物的成分,進一步了解冰層下的海洋是什麼樣子、如何形成、可否提供生命發展並生存等問題。現在,科學家認為,土衛二的內部可能比之前認為的還要複雜,甚至可能有足以提供生命存活的環境。

繼續閱讀..

2083 年天箭座 V 系統或經歷超新星爆發,暫成銀河系內最亮光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3 日 12:4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前陣子,距離地球僅 600 光年的紅超巨星「參宿四」即將爆炸的新聞引人注目,但距離爆炸時間點可能還要上萬年;最近一篇新研究指出,天箭座 V 聯星系統中的 2 顆恆星可能更快經歷超新星爆發,最快在本世紀末爆炸,將暫時成為銀河系中最亮光點源。 繼續閱讀..

IceCube 公布首度搜尋太陽大氣微中子的結果是:還沒找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3 日 9:00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位在南極大陸的冰塊微中子天文台(或譯冰立方微中子天文台,IceCube)是第一個搜尋太陽大氣微中子(atmospheric neutrino)的觀測站,這對了解太陽磁場及宇宙線(cosmic ray)如何在內太陽系穿梭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提供有關太陽暗物質研究的訊息。經過 7 年奮鬥,IceCube 研究人員仍沒有偵測到任何太陽大氣微中子,不過還是可藉此設定太陽大氣微中子通量的上限,未來能朝此方向繼續研究。 繼續閱讀..

只能在宇宙實驗室做到的物理新發現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不是所有實驗物理學家都在地球做實驗,有時候得把場景換到太空,尤其極端狀態下才能發現的未知機制。美國奧本大學 Ahmad Nemer 與合作者利用太空星雲發現一種新的「復合」(Recombination)過程──Rydberg Enhanced Recombination,或稱 RER,只有在溫度及密度極低的環境下才能顯現效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