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新研究:參宿四沒有要爆炸,只是物質脫落凝結的塵埃遮蔽光芒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9 日 17:4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曾冠全天空亮度排名第九的恆星參宿四(Betelgeuse)光度正持續變暗中,因此有科學家認為,這顆距離我們僅 600 光年的紅超巨星即將爆炸。然而另一派科學家持相反意見,比如華盛頓大學團隊近日研究指出,這只是紅超巨星的表面物質脫落凝結成塵埃、阻擋了光線,恆星並沒有要爆炸的跡象。 繼續閱讀..

重視光害,NASA 教育家需要大家用手機拍下星鏈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8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手機 , 航太科技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與光害的社會地位一直處於劣勢。來自街燈、體育館、企業和家庭的光線越來越強,將電磁波投射到夜空,沖洗掉天空這塊美麗的畫布。根據 2017 年研究,在許多都會地區,光害每年都以 2% 速度增長,公民科學計劃透過測量背景星空亮度記錄這些變化,但大家仍對天空不屑一顧。 繼續閱讀..

朱諾號發現木星之水的祕密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7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自 1995 年伽利略號任務(Galileo)後迄今,朱諾號(Juno)首度公布科學成果,探索並測量木星大氣的水量。論文指出:木星赤道地區的大氣,約僅 0.25% 是水分子,這個量看起來很少,不過已是太陽大氣的 3 倍了。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期刊。 繼續閱讀..

福七觀測資料 7 日與美國 NOAA 同步公開,氣象局網站可看太空天氣預報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6 日 16:3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福衛七號發射升空至今已逾 8 個月,目前 6 枚衛星中已有 2 枚在任務軌道就定位,國研院今(6 日)宣布將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同步,自 2020 年 3 月 7 日上午 10 點起,正式向全球公開福衛七號衛星大氣掩星資料,台灣民眾可上中央氣象局台灣資料分析中心網站獲得衛星前一日的觀測數據。 繼續閱讀..

太空船能飛多快?新研究:可藉超新星爆炸力達到相對論速度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4 日 19:12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星際旅行聽起來很美妙,然而真到實際面時,就會發現太空船飛行速度是個硬傷。然而現在,2 名哈佛大學天文學家已確認一種方法,可以利用超新星爆炸這種自然現象來讓太空飛船達到接近相對論速度:就像帆船利用風前進,太空飛船也可以利用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能量來前行。 繼續閱讀..

生命是否出現在地球之外?隕石中首度發現外星蛋白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3 日 17:4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隕石藏著揭開地球生命起源的奧祕,過去科學家從各種隕石中找到過有機物質、鑽石、糖等,現在,更首次在隕石中發現一種完整的、以前未知的蛋白質,稱為 hemolithin,如果後續經其他研究驗證,這將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被確認來自外星的蛋白。 繼續閱讀..

如果流浪恆星闖入太陽系,地球會被踢出去嗎?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3 日 8:45 | 分類 天文

從 2017 年 Oumuamua 及 2019 年 Borisov 以來,人類才首次發現來自太陽系以外的星際天體,它們都是體積不大的短暫過客,如果今天是一顆恆星,或黑洞朝我們而來,太陽系會發生什麼變化?地球還能安穩的留在原本的軌道嗎?伊朗物理學家團隊近期發表了關於恆星級星際天體對太陽系可能造成的危險。

繼續閱讀..

一年只有 18 小時的系外行星,即將走上崩潰末路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英國沃里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天文學家 James McCormac 等人觀測到,木星級系外行星 NGTS-10b 繞母恆星公轉只需 18 小時,換言之,它的「一年」比地球「一天」還短很多。這是到目前為止,已知公轉週期最短的系外行星。然而,這麼近的軌道讓行星處於快被母恆星重力摧毀的險境。這項發現有助於天文學家了解如此近的軌道下,這顆行星還能堅持繞恆星多久,才會墜入恆星被摧毀。相關論文發表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繼續閱讀..

用極光找尋系外行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2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系外行星的探索是近年天文學的熱門項目,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頒給瑞士天文學家 Michel Mayor 與 Didier Queloz,他們在 1995 年發現第一顆圍繞主序星的系外行星,當時他們使用的是「徑向速度法」,如今系外行星的觀測手段更加多元,「直接成像」、「重力微透鏡」及最主要使用的「凌日法」。現在天文學家又有新的觀測方式了,而且這個方法找到的系外行星更有可能有孕育生命的條件! 繼續閱讀..

更容易取得觀測數據,太陽物理學家以 Phython 基礎聯合打造 SunPy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28 日 9:33 | 分類 天文 , 軟體、系統

Python 是近年最受歡迎的程式語言,許多網路巨頭如 Google 和 Facebook 都使用 Python 打造產品,簡單易讀的特性也受科學家青睞,使用 Python 幫忙更輕鬆分析資料、建立模型。最近有一群太陽物理學家在網路共同開發基於 Python 的函式庫,讓太陽觀測數據及資料更容易取得。 繼續閱讀..

多雨系外行星 K2-18b,可能也擁有地表液態水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27 日 15:1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去年,科學家找到一顆跟地球一樣會下雨的系外行星「K2-18b」,質量為地球 8.6 倍,一些人認為它應該更像小版本的海王星,而不是大版本的地球。現在一篇新研究表明,雖然 K2-18b 尺寸很大,但它的大氣層不一定很厚,含水的優勢更讓這顆星球具有支持生命的優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