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死亡不一定代表周遭行星命運也將全數跟著終結。天文學家在 8 光年外發現一個奇妙系統,一顆巨行星近距離繞著跟地球差不多大的死星白矮星運轉,可以想像一下地球與木星的尺寸差別。這項發現說明了當我們的太陽在 50 億年後膨脹成紅巨星,也許木星以外的巨行星能活下來。 繼續閱讀..
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宇宙的隱形骨架,科學家模擬出 WIMP 暗物質分布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6 日 19:2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星系與星系彼此距離之遠彷彿互不相干,但其實各星系、星系團之間都有由暗物質、塵埃、氣體連接構成的隱形宇宙網,然而暗物質不可見,我們彷彿只能想像它們結構可能多複雜。直到現在,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一項最新模擬揭開了如果暗物質可見、它們會是什麼樣子:包覆著宇宙每個星系形成巨大光暈,就像微血管一樣密密麻麻。 繼續閱讀..

新模型推翻理論,黃金主要起源不是中子星碰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6 日 14:4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宇宙黃金的起源可能又要顛覆以前假設了,最新星系演化分析發現,中子星碰撞並不會產生先前假定的化學元素,當前模型也無法解釋宇宙中的黃金量。 繼續閱讀..
日本擬將 8K 攝影機送上月球、火星拍攝地貌 |
作者 Unwire HK|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6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人類對太空認識不多,就算是研究員,也無法飛離地球親身求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日前宣布,將把與 NHK 電視台共同開發的高清攝影機送上火星和月球,希望拍到超高清照片並傳回地球。 繼續閱讀..

最瘋狂的發現?金星大氣檢測到與活生物息息相關的化學物質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5 日 19:0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科學家翹首以盼的外星生命也許不是先在火星上找到,而是金星大氣中嗎?這個下著硫酸雨、充滿令人窒息的二氧化碳、表面大氣壓力比地球高 100 倍的地獄行星?根據一篇新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的研究,科學家從金星大氣探測到「大量」磷化氫,非常有可能產自某種微生物。 繼續閱讀..

投入十餘年心血,太空中心確認成功自主研發多衛星操控系統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5 日 15: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台灣自主研發衛星系統零件的能量正在積累。過去,由國外廠商提供的商用「衛星操控系統」每年光基本維運就要支出 500 萬元,遇上系統 BUG 也不能主動調整、而是得回報原廠,一來一往耗費了許多時間與金錢。現在,國研院太空中心投入 10 餘年自主發展的衛星操控系統 XPSOC 經 1 年多實際測試,確認能 100% 支援福衛七號衛星星系以及往後衛星任務的相關操作,在衛星科技發展上再打下一樁基礎。 繼續閱讀..

只要有水,富含碳的系外行星可由鑽石構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4 日 18:3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鑽石在地球上相對罕見,但在其他星球上,也許鑽石就跟我們腳下的泥土一樣普遍。新研究指出一些系外行星真的主要由鑽石構成,且一個研究團隊已計算出這種行星的形成方式與結構。 繼續閱讀..

星系團中暗物質重力透鏡效應比預期強 10 倍,可能動搖當前模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4 日 11:34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看不見摸不著的總是特別神祕,一點異樣就可能動搖原本的認知。天文學家最近新發現一些星系團中的暗物質分布密度遠超預期,嚴重扭曲來自較遠天體的背景光,使得重力透鏡效應比預期還要強 10 倍。這可能說明用來預測星系團的最先進模型仍然有誤,或宇宙學家對暗物質的理解還需調整。 繼續閱讀..
行星如何形成?NASA 希望大家幫忙找答案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1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科技教育 |
NASA 名為「Disk Detective」的公民科學計畫,是募集志願者研究太陽系形成過程的圖像。 繼續閱讀..

麥哲倫星流質量超乎模型預測 10 倍,新假設釐清原因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0 日 16:5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數十億年前開始,大、小麥哲倫星雲開始繞著銀河系運轉,並在銀河系潮汐力作用下拉出一條巨大的氣體流結構,稱為麥哲倫星流。但時至今日,這條星流變得越來越龐大,已超過太陽質量 10 億倍,讓天文學家極其茫然。現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團隊發現,這條星流本身可能是星雲外圍的「暈」,充當著繭發揮保護作用,避免麥哲倫雲核心直接受銀河系影響。 繼續閱讀..
新高解析度太陽影像,展現太陽黑子細節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0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西班牙的科學家也不例外,但他們沒有虛度光陰,反而動手建立光學實驗室,以改善 GREGO 太陽望遠鏡的解析能力。近一年努力下,升級後的望遠鏡解析度可小至太陽表面 50 公里。 繼續閱讀..


全世界最大數位相機試拍,32 億畫素帶你看花椰菜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9 日 17:5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一些新款智慧型手機已能支援高達 2 億畫素的相機,不過一台準備安裝在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上、可以支援 32 億畫素輸出的相機是什麼概念?天文學家們最近剛幫這台全球最大的數位相機試拍了幾張練習照,練習對象為花椰菜──你想看看高解析的花椰菜長怎樣嗎? 繼續閱讀..

月球沒有氧氣卻生鏽了,肇因來自地球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8 日 18:1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地球上處處可見生鏽的鐵,但鐵要生鏽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水與氧氣。而月球──我們的衛星,一顆理應乾燥無比且沒有氧氣存在的天體,近日卻被探測器發現它也有鐵鏽的痕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