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各種奇形怪狀的星系、星雲什麼都有,如水母星雲、蝴蝶星雲、創生之柱等。如果你是科幻迷,那麼最近科學家重新觀察的一個星系你可能會很感興趣:名為 TXS 0128 + 554 的星系,在無線電波波段下看起來就像電影《星際大戰》的鈦戰機(TIE fighter)。 繼續閱讀..
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地球的水可能來自行星本身,而不是彗星或小行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1 日 7:45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一項新研究發現,地球的水可能來自行星形成時太陽系內部的物質,而不是遙遠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這意謂著地球可能一直都含水(wet)。 繼續閱讀..

望遠鏡捕捉超新星爆炸衝擊波邊緣景象,如一片薄紗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31 日 13:54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超新星爆炸波的邊緣,在哈伯太空望遠鏡眼中看起來就像一片披在宇宙中的輕薄面紗。NASA 表示,被爆炸衝擊波彈出的物質與低密度星際物質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圖中所見面紗狀結構。 繼續閱讀..
錢卓拉 X 射線天文台在克卜勒超新星遺跡中發現高速飛行的結塊物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3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NASA 錢卓拉 X 射線天文台最新觀測顯示,克卜勒超新星(SN 1604)富含金屬的碎片塊以每小時 3,700 萬公里的極高速度移動,可能自 400 年前爆炸後速度不減。克卜勒超新星位於蛇夫座內,距離約 13,000 光年,是 SN 1987A 之前最後一顆肉眼可見的超新星。在 1604 年 10 月 9 日首次被人發現,克卜勒不但曾觀測並記錄,因此得名。克卜勒超新星屬於 Ia 型,是白矮星與伴星相互作用後超過臨界質量,經歷熱核反應爆炸,使白矮星破碎並向外拋射碎片。 繼續閱讀..


數百位科學家發聲明,反對馬斯克的 Starlink 衛星計畫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7 日 14:1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馬斯克(Elon Musk)的 SpaceX 計畫發射 3 萬多顆 Starlink 衛星,以便將高速網路傳送到地球各角落,這個目標看似偉大,但數以百計的天文學家警告說,Starlink 之類的衛星計畫可能對天文學和科學進步產生巨大影響。 繼續閱讀..

發現奇特的微類星體與氣體雲,相距上百光年卻「同步共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6 日 16: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宇宙中彼此距離 100 光年的一團氣體雲與一個黑洞,兩者應該是陌路人,現在科學家卻眼尖地發現它們正在「共鳴」,產生相同節奏的脈動。 繼續閱讀..

過去 3 萬多年來,太陽系一直在穿越古老超新星爆炸的殘跡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6 日 14:1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地球不斷自轉著、同時又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系又帶著整個星系繞著銀河系轉,路上偶遇個誰都不意外。最近,有天文團隊在地球海洋深處不同地點發現了鐵-60 同位素,時間可追溯至 33,000 年前,團隊認為這是太陽系在繞著銀河系旋轉之際,穿越了超新星爆炸後遺留的殘骸,材料進入地球沉澱、並在地質記錄上留下痕跡。 繼續閱讀..
美國總統選舉前夕,一顆小行星將飛近地球 |
作者 Unwire HK|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6 日 8:00 | 分類 天文 |

一輩子漂泊在黑暗,銀河系流浪行星數量可能高達 1,000 億顆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5 日 17:43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地球是顆幸運的行星,不只溫度恰好適合生命繁衍,還有許多兄弟姊妹行星一起定居在太陽系。但在無窮無盡的宇宙中,有無數行星從未見過陽光,一輩子都在星際間漂泊,它們被稱為流浪行星(rogue planet)。一篇最新研究估計,整個銀河系內可能有高達 1,000 億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幾乎要追上銀河系內恆星數量。 繼續閱讀..

觀察類星體 3C279,黑洞噴流透過磁重聯過程補充能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5 日 15:1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說到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大家想到最有名的成果可能是第一張黑洞直接成像,不過 EHT 團隊之一今年其實帶來了另項有趣的黑洞研究:發現噴流在距離黑洞 1,000 倍以上的距離突然變亮,中間彷彿隔著條無形通道。現在最新分析指出,黑洞噴流突然增強顯現,應與磁重聯現象有關。 繼續閱讀..
有些行星整顆都是岩漿,但貢獻亮度的或許是其他東西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3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銀河系有無數顆系外行星,現在想像一顆極端環境的岩石世界,比地球大 10 倍,並離母恆星非常近,運行軌道繞一圈只需 10 天或更少。這種行星的表面不僅是熱,表面幾乎被燒成岩漿狀,覆蓋著溫度至少 850K 的熔岩海洋,恆星風也剝除表面大氣層。這或許已夠驚奇,但這些行星由於母恆星的反射光而異常明亮,這種反光亮暗的特性稱為「反照率」。 繼續閱讀..

太陽曾經是雙星系統嗎?遺失的伴星能解釋第九行星與歐特雲存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1 日 17:0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太陽系最外圍有一圈稱為歐特雲的奇怪雲團,充滿冰冷原始物質,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模型能夠解釋歐特雲的存在。最近一篇新研究提出,假如太陽曾經有個雙胞胎,那麼歐特雲的形成、甚至第九行星的假設等問題便能解決。 繼續閱讀..
迄今最驚險的小行星擦肩而過,最近距離僅 2,950 公里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9 日 10:10 | 分類 天文 |
8 月 16 日,一顆汽車大小的小行星 2020 QG 飛掠距離地球約 3 千公里上空,是迄今「未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觀測到最近的距離。這顆小行星完全沒有被發現,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在它飛掠地球最近點後 6 小時,才收到加州帕羅瑪天文台回報確認。 繼續閱讀..

120 億光年外,發現早期宇宙最像銀河系的年輕星系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7 日 16:52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天文學家一直夢想著能在早期宇宙發現構造類似現代星系的年輕星系,然而當最近真的找到了,卻又訝異於該星系太過早熟──距離我們 120 億光年遠,也就是說這個星系在宇宙 14 億歲(根據最新估算,當今宇宙年齡為 134 億歲)時就發展出成熟結構。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首次利用無線電波段測量天體,發現系外行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5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天文學家新發現一顆系外行星,質量比土星略大,繞著一顆接近主序星質量下限的恆星,距離地球僅 35 光年。發現系外行星已不是新聞,也看過像恆星大小的系外行星,真正的新聞是觀測方法。這是首次利用無線電波望遠鏡追蹤恆星在銀河系運動,確定恆星受系外行星引力影響造成擺動,進而發現行星存在,這種方法稱為天體測量法,過去曾經使用,但處於可見光波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