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在許多星系活動過程扮演重要角色,但科學家還未能完全理解星系如何產生並維持如此大的磁場。一個研究團隊觀察 NGC 4217 星系,發現它的磁場除了常見的 X 形外,還有其他未知結構,懷疑可能是由恆星形成所引起。 繼續閱讀..
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望遠鏡直接成像多行星系統,發現 2 顆巨行星繞著嬰兒版太陽運轉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3 日 16:1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天文學家知道整個銀河系可能有上千億顆行星,但系外行星身影沒那麼好找,至今僅有少數幾個透過「直接成像」的方式發現,其餘都是藉與母恆星的相互作用現身。最近,甚大望遠鏡(VLT)首次直接對一個「多行星系統」直接成像,發現 2 顆圍繞著很像太陽的恆星 TYC 8998-760-1 運轉,距離地球 300 光年。 繼續閱讀..

金星還不是休眠行星,模擬新發現 37 個活躍火山構造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3 日 9:0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身為地球的姊妹星球,如果說地球是生物天堂,那麼金星就有如地獄,其表面平均溫度高達 462℃。過去科學家們多認為如今金星已不怎麼活躍,然而最新模擬發現,金星地表其實有 37 個活躍中的火山構造,表明這顆星球內部似乎仍在攪動中。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發表迄今最完整 3D 宇宙地圖,填補宇宙歷史中段空白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2 日 17:4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宇宙全貌長什麼樣?一個國際天文團隊發表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宇宙 3D 地圖,囊括超過 200 萬個星系和超亮類星體的位置與距離,告訴我們宇宙在 110 億年內的演化史。 繼續閱讀..
花 210 億歐元建更大的粒子對撞機,歐洲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
作者 品玩|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1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在探尋「上帝粒子」和暗物質的路上,歐洲又往前走了一步。 繼續閱讀..
計畫一波三折,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期程再度延宕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1 日 7:4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美國 NASA 宣布原定於 2021 年 3 月發射的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因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大幅延後 7 個月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預計將從法屬圭亞那由 ESA 的亞利安 5 號火箭送上太空。
探索火星大氣層,阿聯希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0 日 8:5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Hope)日前因為天候不佳二度延後升空,但今天終於順利在日本南部的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電腦模型顯示,月球比先前推測年輕 8,500 萬年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9 日 12:00 | 分類 天文 |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早期的月球可能擁有持續 2 億年的岩漿海洋,比科學家認為的更長。研究人員說,這些新發現可能揭示地球和太陽系其他部分形成過程。 繼續閱讀..
業餘天文學家發現木星有新斑點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8 日 12: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業餘天文學家克萊德‧福斯特(Clyde Foster)於 5 月 31 日在南非家中觀測木星。他使用裝有甲烷濾鏡的 14 英寸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觀察並拍攝,當時他注意到木星的大紅斑附近有一個白點。福斯特說:「這個斑點在甲烷濾鏡的觀測波長下爆發非常劇烈,但在可見光和紅外線影像卻沒有那麼明顯。最初原本以為可能是天體撞擊,但後來大家認為那是一次強烈的對流爆發。」 繼續閱讀..

迄今發現第二遙遠的短伽瑪射線暴,距離我們 100 億光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7 日 9:17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伽瑪射線暴是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發,它們在 50 秒內釋出的能量相當於銀河系 200 年總輻射能量。最近天文學家在宇宙遙遠一端發現了新的短伽瑪射線暴餘輝,距離我們遠達 100 億光年,也就是說發生在大爆炸後僅 38 億年。 繼續閱讀..

尋找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可更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誕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5 日 17:0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我們對超大質量黑洞似乎耳熟能詳,但它們的形成機制至今仍是宇宙學一大謎團。天文學家最近鎖定一個距離地球約 1,100 萬光年的模糊星系,其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與同類一比相對青澀,或許有機會幫助天文學家解開超大質量黑洞的原貌。 繼續閱讀..


距離我們僅 5 億光年,科學家發現超巨大新宇宙纖維結構「南極長城」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4 日 19:53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天文學家很早就注意到星系在宇宙中並非隨機分布,仔細一瞧,會發現它們其實相互連接,就像纖維一樣形成「宇宙網」。最近,天文學家們發現宇宙中一個新的超巨大纖維結構,橫跨長達 13.7 億光年、被命名為南極長城,距離我們僅 5 億光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