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24 日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已找到方法,利用可能造成人們食物中毒的大腸桿菌(E.Coli),將塑膠廢棄物轉變為製造常見止痛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的原料。 繼續閱讀..
塑膠廢棄物獲新生,大腸桿菌助攻化垃圾為止痛藥原料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5 日 10: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新研究指出代糖易使腸道細菌異變,提高敗血症和器官衰竭機率 |
作者 Alan Chen|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30 日 12:19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英國安格里雅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ARU)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發表成果,指出現今廣泛運用的人工甜味素,包括代糖(Aspartame)、糖精(Saccharin)及蔗糖素(Sucralose)等,會影響人體腸道內的害箘開始攻擊上皮組織細胞,提高產生感染機率。
系外生命體搜索範圍擴大,實驗:微生物可在純氫環境下繁衍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05 日 16:3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雖然我們無法近距離觀察系外行星,但透過望遠鏡的數據及建模工作,科學家能模擬出各種系外行星景象。而中一個便有關於系外行星環境能孕育什麼樣的生命體,最近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發現,酵母、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可以於純氫條件下存活並繁殖,也許它們在宇宙某個星球上有著異於地球上的繁榮。 繼續閱讀..
科學家花 1 年培育出飲食進化的大腸桿菌,從吃糖改吃二氧化碳成長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28 日 19:1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細菌再度展現了驚人的生物可塑性。以色列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設計出一種新大腸桿菌菌株,專吃二氧化碳而不是糖或其他有機分子來成長,這項技術可能在未來衍生「細菌工廠」,靠著細菌吸收二氧化碳來轉化出高價值化合物。 繼續閱讀..
大腸桿菌基因組大改寫:重新編碼的細菌依然活著,但成長速度較慢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18 日 10:03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這是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嗎?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以人工合成出基因組長度含 400 萬個鹼基對的大腸桿菌,徹底重寫細菌的 DNA 並砍掉一些冗贅遺傳密碼。研究人員指出,擁有新基因組的大腸桿菌根據一套全新生物學規則運作,生長速度比正常菌株稍慢,但很難區分出誰是天然細菌、誰是合成細菌。 繼續閱讀..
加拿大研發大腸桿菌太陽能技術,陰天照樣能發電 |
作者 EnergyTrend|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10 日 7:45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edit |
大腸桿菌為人與動物腸道中惡名昭彰的細菌,也是最常造成我們拉肚子的兇手。加拿大科學家突發奇想,讓大腸桿菌搖身一變成太陽能材料,且該電池即使在陰天也一樣能發電,成功解決太陽能只能用在日照充沛地區的弱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