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感測器

攻先進半導體應用,筑波科技攜 LadyBug 拓展亞洲 USB 功率量測市場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1 日 11:14 | 分類 IC 設計 , 國際觀察 , 零組件

無線通訊系統整合商筑波科技(ACE Solution)自 2008 年起,與美國高精度功率感測器領導品牌 LadyBug Technologies 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出支援 Wi-Fi、4G 與 5G 等涵蓋低頻至高頻測試頻段的 USB 功率感測器,以對應不同的測試需求。 繼續閱讀..

只合作不投資?Japan Display 如何重新設定產業戰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30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封裝測試 , 晶片

一紙聲明終止投資,把日本面板大廠 Japan Display(JDI)推上了新聞熱門版面。原本與台灣半導體新創 PanelSemi 簽下資本與業務合作備忘錄,如今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理由下喊卡。表面上看,這是一場對外投資的收手;但對日本電子產業來說,它透露的卻是另一種訊號,在半導體封裝與感測器這些新興關鍵技術領域,日本企業正試圖走出一條避險式創新的產業新路。

繼續閱讀..

從零組件到整合戰力,台灣軍工產業鏈逐步成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3 日 8:01 | 分類 半導體 , 網通設備 , 財經

面對地緣政治複雜化的情況,台灣 2023 年國防支出約新台幣 4,151 億元,相較前一年增長約 11%。2024 年預算金額突破 6,470  億元(占 GDP  約 2.45%),甚至到了2025 年,更將增加至約  8,010  億元,占 GDP  約 3%。在國防預算提升下,帶動了台灣整體軍工產業的發展。

繼續閱讀..

打造宇宙殖民地第一步?鋼彈創新專案感測器成功上太空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5 日 16: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科技趣聞

萬代南夢宮集團(Bandai Namco)宣布,「Gundam Open Innovation」(GOI)認證專案「TEAM SPACE LIFE」開發的小型自律分散型環境感測器,已於日本時間 4 月 21 日 17 點 15 分,搭載 SpaceX 獵鷹 9 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這些感測器將由商業運輸飛船運送至國際太空站(ISS),於日本實驗艙「希望號」內進行軌道實證試驗。 繼續閱讀..

感測器於物聯網應用之資安發展分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1 月 22 日 7:30 | 分類 技術分析 , 會員專區 , 物聯網

物聯網的概念已被提出一段時間,近年由於 5G 通訊、AI 技術與硬體設計的快速進展,加上需求端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數位轉型、勞動市場結構轉變等因素影響,物聯網的應用正逐步邁向普及化,例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家庭、車聯網等各領域。 繼續閱讀..

CES 2024:魔鏡啊魔鏡!照個鏡子就掌握各種生命特徵指數與健康狀況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1 月 12 日 7:5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魔鏡啊魔鏡,我健康嗎?」你現在可以擁有一面每天告訴你健康狀況的鏡子。本週,NuraLogix 將在 2024 美國消費電子展上推出 Anura MagicMirror 桌上型智慧魔鏡,該產品結合感測器與 AI,讓使用者照個鏡子就能掌握各種生命特徵指數,進而評估自身的健康狀況與可能的疾病風險。  繼續閱讀..

用於微晶片感測器的新型超強材料,非晶碳化矽強度比 Kevlar 強 10 倍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1 月 07 日 12:10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晶片

一種非凡的新材料:非晶碳化矽(a-SiC),可能廣泛影響材料科學領域。它的強度媲美鑽石、石墨烯,降伏強度比用於防彈背心的 Kevlar 纖維高 10 倍,還表現出對微晶片隔振至關重要的機械性能,特別適合製造超靈敏微晶片感測器。 繼續閱讀..

IKEA 推出三件式智慧家庭感測器,門窗/動作/漏水感測器皆不到 10 美元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03 日 11:00 | 分類 物聯網

感測器可說是邁入智慧家庭並實現自動化、節能及安全監控等效益進而提升生活品質的必要基礎元件。然而感測器的單價很重要,若各種智慧家庭專用感測器的價格愈便宜,便能降低人們打造智慧家庭的成本,增加人們普遍建置的意願。IKEA 最近發表最新三件式智慧家庭感測器,據報導,每個感測器的零售價有可能壓在 10 美元(約新台幣 313 元)以下。 繼續閱讀..

感測器的智慧機械應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11 月 15 日 7: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光電科技 , 會員專區

傳統感測器構造相對單純,僅透過電阻反映外部物理環境數據,並轉換為可供電腦處理的電子訊號。智慧感測器特性除了走向嵌入式設計,受惠 MEMS 技術發展,可將 CPU、記憶體、無線通訊、電源供應等不同功能元件整合,有如電腦運算能力,可即時偵測與回饋並分析,數據回傳至伺服器或雲端。預期 AI 技術感測器應用也持續深化,以演算法與機器學習強化運算和分析能力,並透過邊緣 AI 運算降低智慧感測器功耗過高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