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目前理論,彗星有點像宇宙送子鳥,數十億年前向年輕地球運輸可孕育生命的成分。 繼續閱讀..
彗星可將生命組成成分輸送到歐羅巴的地下海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26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彗星可將生命組成成分輸送到歐羅巴的地下海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26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據目前理論,彗星有點像宇宙送子鳥,數十億年前向年輕地球運輸可孕育生命的成分。 繼續閱讀..
火星水痕不一定是水造成,可能有其他成因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20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康乃爾大學天文學家解釋火星水反射,南極地表明亮反射更有可能來自地質層而非液態水。地球明亮反射通常是液態水痕跡,像世界最大冰下湖沃斯托克湖即是如此,但火星太冷,普遍認為無法形成類似湖泊。 繼續閱讀..
令人驚訝的是「水世界」比想像更常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14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新的紅矮星系外行星研究指出,我們可能錯過某「水世界」群體,即行星高達 50% 由水組成。然而並非所有行星都由全球性液體海洋覆蓋,科學家預估水是以水合礦物質形式結合。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家 Rafael Luque 說:「看到這麼多水世界圍繞銀河系最常見天體運行的證據令人驚訝,這發現對尋找適居行星產生巨大影響。」 繼續閱讀..
證據表明,水在極低溫下分離成 2 種液體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24 日 16:53 | 分類 自然科學 | edit |
水是萬物之源,然而從地球環境到人類肺部機能,地球許多與水有關的重要過程都只發生在水滴表面。數十年前,科學家預測水在過冷條件下會分離成 2 種液體,現在新證據表明,過冷水確實能從一種液體轉變成更稠密的液體,經歷「液─液相變」而不是變成固體或氣體。 繼續閱讀..
火星土壤跡象顯示曾有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0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行星科學家對火星偵察軌道衛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拍到的資料深入研究,確定珍珠高地(Margaritifer Terra)內橫跨拉冬山谷(Ladon Valles)北部、拉冬盆地南部和盆地周圍的西南方高地的黏土沉積物分布。 繼續閱讀..
數十億年來,月球一直在偷吸地球大氣逸散的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6 日 11:42 | 分類 天文 | edit |
月球上的水或許比想像中還多,因為數十億年來,它一直從地球大氣偷渡水過去。地球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磁層氣泡當中,但某些地方出現破洞,當月球經過該處導致部分斷裂的磁力線重新連接,水便沿著重新接合的磁力線逃逸,有些回到地球,有些卻前往月球表面。 繼續閱讀..
研究發現水能決定岩漿深度,有助更準確模擬火山活動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18 日 8:45 | 分類 自然科學 | edit |
近期發表在《Science》期刊的研究發現,對最常見的火山類型來說,含水量較高的岩漿往往存在地殼較深處。這發現可能使專家能更準確預測火山爆發。 繼續閱讀..
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的最新月壤樣本,發現月表有水的證據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12 日 15:1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態水,但科學家假設由彗星撞擊帶來水,會在撞擊坑內以冰形式沉積。據前年底從月球帶回最新土壤樣本的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最新數據,首次在月球表面岩石與風化層樣本檢測到水痕,代表月球兩極外也蘊藏水資源,有朝一日或許可開採。 繼續閱讀..
火星有水嗎?NASA 科學家告訴你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0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火星是否有水一直是人類想知道的答案,就地球生命存在角度而言,液態水是生命形成的關鍵,因此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在火星尋找有水的證據,而火星科學家 Eva Scheller 利用 NASA 數據發現了一件事。 繼續閱讀..
早期宇宙出現水蹤跡,位於 128 億光年遠的大質量星系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4 日 17:32 | 分類 天文 | edit |
籠罩在神祕之下的早期宇宙蘊藏我們想像不到的資源。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新觀測結果,科學家在早期宇宙質量最大的星系發現水與一氧化碳,將幫助我們更理解宇宙的誕生、成長和演化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