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DNA

不只是「壞運氣」!癌症風險可能早在胚胎發育期就決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癌症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眾所周知,環境因素與生活習慣都會影響罹癌風險。然而,美國范安德爾研究所(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研究顯示,癌症風險的起源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早──甚至可追溯至胚胎發育階段。這項突破性發現近期已發表於國際權威癌症期刊《Nature Cancer》。 繼續閱讀..

人類真能移居太空?研究:粒線體受損加速老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04 日 10:58 | 分類 天文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人類要避免滅亡,似乎非得離開地球不可,但人類即使有這種聰明才智,恐怕老天也不願意讓路。國際科學家合著的研究警告,長期太空旅行對健康的影響可能嚴重低估,特別是細胞老化和粒線體功能,這些影響可能很難或不可能逆轉,人類探索深空的可行性將大打折扣。 繼續閱讀..

不需合成 DNA 就能儲存資料新創舉!新研究有望打造史上最經濟儲存方案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01 日 8:00 | 分類 儲存設備 , 生物科技

週三(10/23)發表於《自然》期刊的一份研究,介紹了能將大量圖片及照片儲存在 DNA 之中的新方法,該方法有望提供一種能滿足高密度資料儲存需求的可擴充性解決方案。雖然 DNA 做為資料儲存的媒介將會是未來極具市場發展潛力的誘人應用,但如果要大規模應用,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繼續閱讀..

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誰?科學家最新 DNA 研究發現來自三個群體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02 日 13:44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日本國家級理化學研究所(RIKEN),最新研究日本各地 3,200 人的全基因定序,發現日本人的遺傳系譜學包括三個祖先群體,修正原本認為日本人只有兩個祖先群體的認識,其中顯著的遺傳變異與東北亞的蝦夷人有關,研究揭示日本族群複雜的血統,並為未來的精準醫學鋪路。

繼續閱讀..

德國科學家訓練 DNA 語言模型,試圖解開更多 DNA 祕密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19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自從華生與克里克(James Watson and Francis Crick)博士於 1953 年揭開 DNA 雙股螺旋結構以來,科學家對 DNA 蘊藏訊息量之豐富驚嘆不已。多年研究表明,DNA 序列資訊為多層次,並非只記錄基因所需訊息。基因僅占人類 DNA 全長 2%,其餘 98% 曾認為是「垃圾 DNA」的非編碼區域(non-coding region),如今漸漸發現它們對基因表現、人體健康都至關重要,值得深入探索。 繼續閱讀..

演化長存人類細胞的病毒 DNA,也會影響癌症產生與惡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01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人類細胞核的 DNA,除了含構建生命運作所需的兩萬多個基因,還保存許多古老病毒「殘跡」,是億萬年前古老病毒感染靈長類祖先後留下的「演化痕跡」。這些稱為內源性反轉錄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的 DNA,長期認為沒有功能且無害,不具任何危險性,但可能並非如此。 繼續閱讀..

一瞬之光 XFEL 顯微術:人類首次捕捉酵素修復 DNA 損傷的動態過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09 日 8:20 | 分類 尖端科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我們身體裡的 DNA,並不是一直保持完美的狀態,DNA 每天都會不斷上演損傷和修復的交互過程。為了確保 DNA 的完整性,避免細胞損壞,會由「DNA 修復酶」來專門負責這項工作,這種酵素幾乎瞬間就把 DNA 修好。即使先進的技術只能看見生物分子的靜態結構,也就是「空間」;但是看不見酵素催化反應的過程,也就是「時間」。 繼續閱讀..

北歐科學家成功取得袋狼 RNA,稱復活滅絕物種可平衡生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2 日 13:36 | 分類 生態保育 , 生物科技

袋狼曾是澳洲大陸和鄰近島嶼塔斯馬尼亞森林的頂級掠食者,但 130 年前滅亡,最後一隻袋狼 1936 年在塔斯馬尼亞動物園去世。最近北歐科學家從博物館收藏的袋狼標本成功回收 RNA,是全球首例。塔斯馬尼亞森林至今未破壞,科學家相信物種復活可重新平衡生態。 繼續閱讀..

科學家找到新冠重症風險因子,全是「尼安德塔人單倍型」遺傳變異惹的禍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1 日 8: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從今年 3 月起,就有一連串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DNA 及基因和當前 COVID-19 重症以及遺傳性疾病之間存在關聯性的研究報告。日前義大利研究人員在對 COVID-19 新冠病毒染疫者的最新測試研究中發現,具備尼安德塔人血統之遺傳變異的人更有可能出現重症狀況。  繼續閱讀..

細胞微小油滴質地堅硬,能破壞細胞核影響 DNA 修復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15 日 7:4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營養過剩導致脂肪堆積,是以「脂滴」(lipid droplet)形式儲存在脂肪細胞。之前,科學家已對脂滴對能量代謝的功能有認識,但對物理性質一無所知,最近才有科學家發現,儲存脂肪的脂滴並不柔軟,竟然有刺穿細胞核的驚人硬度。成果刊登於《細胞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8 月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