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斜坡上,可看見一些稱為斜坡條紋的狹長深色特徵,形成途徑不明,科學家多年來認為與水從地下滲出有關,成為火星居住誘人線索。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這種特徵實際上可能與水無關,而是由風、塵埃作用形成。 繼續閱讀..
火星斜坡條紋特徵不是水痕,新研究稱與風、塵埃活動有關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0 日 12:4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火星斜坡條紋特徵不是水痕,新研究稱與風、塵埃活動有關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0 日 12:4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在火星斜坡上,可看見一些稱為斜坡條紋的狹長深色特徵,形成途徑不明,科學家多年來認為與水從地下滲出有關,成為火星居住誘人線索。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這種特徵實際上可能與水無關,而是由風、塵埃作用形成。 繼續閱讀..
月球最大隕石坑「南極─艾特肯盆地」,實際形狀可能超圓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10 日 16:1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最大、最古老、最深的撞擊盆地,它承載 40 億年歷史,就像時間膠囊一樣保存了早期月球奧祕。最近,科學家進一步發現這個隕石坑比想像還大且「超圓」,不是先前認為的橢圓形。 繼續閱讀..
五億年前隕石坑異常集中赤道附近,研究:地球也曾有類土星環系統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18 日 17:2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地球一路走來呈現多種面貌,早期被岩漿海覆蓋,之後一度冰天雪地,數億年來陸地則不斷分裂、漂移再重新聚集。現在,科學家進一步發現地球也曾經擁有類似土星的環系統。 繼續閱讀..
洞察號觀測到驚人的流星撞擊火星事件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1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edit |
NASA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InSight)2021 年 12 月 24 日觀測到一次 4 級地震,科學家後來才知道此次地震是因流星撞擊引起,且是 NASA 探測火星以來記錄到最大撞擊。這顆流星在近火星赤道處撞出巨石大小冰塊,由於冰是未來火星活動的重要資源,可當飲用水、農業和火箭推進劑等水源,但之前從未在火星赤道附近發現過冰,意義更顯深遠。 繼續閱讀..
AI 幫助計算月球隕石坑,科學家不用曠日廢時記錄了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01 日 1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最近有一組中國與義大利、冰島等研究人員所組成的團隊,嘗試以機器學習的演算法自動辨識並記錄月球上超過十萬個隕石坑的位置,是原數據的十倍以上。在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中的論文上,研究團隊描述了演算法的架構,及如何利用中國發射的月球軌道衛星收集數據,用來訓練電腦辨識隕石坑。
最接近地球的矮行星還活躍著,榖神星可能擁有地下海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2 日 17:1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位於主小行星帶的矮行星──穀神星,曾被認為是塊相當原始單調的岩石,但根據 NASA 曙光號(Dawn)探測器數據的最新分析,榖神星可能也是內部活動還在持續進行、擁有地下海洋的世界。 繼續閱讀..
月球隕石坑內鐵、鈦比預期多,地下可能藏有大量金屬材料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08 日 16:1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雖然至今討論過不少說法,但科學家其實仍不太確定月球是怎麼形成的,只推測月球組成化學成分與地球非常相似。而最近一篇新研究指出,月球隕石坑中的鐵、鈦金屬含量比想像中還要多,這可能表明月球表面下方存在大量金屬材料,可幫助釐清月球起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