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電池商寧德時代面臨內憂外患,解方是學「Intel Inside」策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05 日 11:00 | 分類 汽車科技 , 鋰電池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世界最大電池商寧德時代面臨內憂外患,解方是學「Intel Inside」策略


由於電動車的需求放緩──這樣的放緩是全球性的,整個相關產業都受到影響,身為汽車電池業的龍頭,寧德時代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根據 3 月 26 日該公司的財報中,寧德時代表示預期全年收入降低,但去年的毛利率比起以往有提高──顯示電池技術的毛利率有所增長。寧德時代 2023 年的營收為 560 億美元,與同期相比增長 22%、但低於前一年的 152%。

從 2018 到 2021 年,幾乎可說是電動車的爆發年,只要你是有做電動車的人,都對汽車用鋰電池有巨大的需求,只要產量有到一個程度,幾乎都會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即便不論中國國內的電動車廠商,跨國的特斯拉、福斯、現代、Volvo、豐田都有使用過寧德時代的產品。據稱當時由於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狀況嚴重,導致你想要買到電池,就必須先支付一定的「保證金」把產線產能買下,當時寧德董事長曾豪氣地說:如果車廠要買到寧德時代的電池,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把產線買下來,「沒有錢的承諾,是不認真的」。

但寧德可能對市場需求的看法過於自信,由於中國吃下全球七成左右的鋰化合物,此舉讓中國生產的鋰電池成本大幅下降、比起其他競爭對手更有成本優勢,但是鋰電池的技術未有突破性進展的當下,寧德時代即便每年投入了 20 億美元的研發成本,也沒能擁有絕對性優勢的電池製造技術。除了全球市占第二的比亞迪以外,從 2022 到 2023 年間,就已經有許多挑戰者在嘗試進入電池供應的賽道中。即便海外的 LG、SK 海力士、松下、三星等公司在價格上無法比擬寧德時代,他們也能藉由補貼、其他合作模式等持續獲得訂單──尤其歐美政府開始藉由政策防堵中國電動車。

金融時報認為寧德時代的危機可能是來自於地緣政治,去年底,美國杜克能源公司在美國軍事基地的標案中使用寧德的電池,導致美國國會部分議員認為其有間諜安全疑慮,杜克公司迅速切斷了該公司的供應鏈,而寧德時代隨即發信表示,該公司「售往美國的產品,沒有配備任何能讓寧德時代遠端遙控的介面」。另外,福特與該公司的密切合作也受到矚目,導致福特在密西根州的 35 億美元電池工廠計畫也受到質疑而暫停。

但寧德真正的危機並不是來自於歐美市場的防堵外患,而是來自於中國本土的競爭。

▲ 2023 年汽車電池裝機前十大廠商。(Source:中商情報網

中國電池供應商也在「紅海」

如同蘋果喜歡的兩手策略,大部分廠商都知道如果只吃一家的供應只會讓其坐大,在可控範圍內獲得兩種原料或上游產品來源才是正途。由於這幾年中國二線的動力電池企業產能逐步擴大、同時相關的產品品質也有提升,因此中國的汽車公司也都開始自行投資、或是引進其他廠牌的電池。

雖然電動車在中國本土失去補貼、而開始了價格戰,也導致電池銷售狀況不如以往,根據中商情報網資訊,2 月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為 18 GWh,比去年同期下降 44.4%。但廣汽、吉利集團等大公司早已布局自建電池廠投產,中國的其他造車新勢力也尋求其他標準化的電池模組,在電池科技進步可期的情況下,汽車電池逐步變成一般的供應鏈廠商,寧德時代即便有成本優勢,其價格也只能一再下探。

今年 2 月中,該公司發表了被稱為「神行電池」的超充電池新產品,該產品宣稱能有「全溫域快充」技術,即便在零下 10 度環境,仍可在 30 分鐘內充電至 80%,讓低溫環境如常溫。該公司宣稱 10 分鐘便可為電動車補足 400 公里的續航里程。不過消息宣布當時,該公司的股價才剛從 140 人民幣的谷底爬到 160,新產品的量產官宣並沒有實際上引發投資人的信心,反而微幅地下跌了──畢竟對投資人來說,不管一個電池廠擁有什麼技術,裝機量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重點。而在大家都有技術的同時,除非新產品的價格極具吸引力,不然投資人也不覺得在這種狀況下,車廠會因此一窩蜂選擇寧德時代的電池──除了寧德時代的好朋友特斯拉以外。

看似 2C 策略其實是 2B 策略的「CATL Inside」

「Intel Inside」廣告詞是極為著名的 Intel 品牌戰略,他們發配這張貼紙給套裝 PC 或筆記型電腦的廠商貼在上面,象徵著這部電腦裡面裝著 Intel 的心臟,只要願意貼上這張貼紙,Intel 就會給予廠商一定比例的讓利。而有趣的是,寧德時代想到的策略就跟 Intel 一樣,想要把車子貼上「CATL Inside」(CATL 為寧德時代的英文縮寫)的標籤,想藉由車上貼上 CATL Inside 的貼紙,同時給予車廠電池優惠。

換句話說,寧德時代不是單純想要貼一張品牌戰略,而是想藉由這個品牌戰略、進行其他人難以實現的「讓利」。即便蔚來、理想、華為、吉利等公司都已經開始布局自製電池,寧德時代也要靠現有的市占率實現「即便利潤下滑,我也會比其他人擁有更多議價空間」的實力;中國小型汽車公司很多,願意用一張貼紙換取議價的空間是可能的,但是其他大廠品牌是否願意跟進?這部份就很難評估,但自己想布局汽車電池的廠商,肯定會對是否使用這張讓利貼紙有所遲疑。

但其實該公司的讓利計畫早就已經在進行,2023 年寧德時代已京推出「鋰礦返利」計畫:讓部分符合資格的汽車廠能以 5.5 折的優惠拿到碳酸鋰電池,另外該公司現在也在推廣 173Ah 的 VDA 規格碳酸鐵鋰電芯,以加量不加價的便宜價格吸引部分車廠應用。

要說市占第一的寧德時代會就此殞落還言之過早,畢竟該公司在產品力與價格上仍具有優勢,但他們學習的對象 Intel 則正可以做為他們的借鏡:即便是像 CPU 這種需要高度技術力的產品,最終也沒想過自己會敗在一家蘋果支持的小公司 ARM 手上,無法走入手機市場是 Intel 最大的失敗之處,也導致他們從極盛走向衰退(但沒有衰敗)。而寧德時代也需要思考,在這個電池技術越來越普遍、許多車廠都能自行電池的時代,除了讓利之外,自己的產品優勢會在哪裡?

(首圖來源:寧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