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沙「爆」代表火星的春天到了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2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地球的春天可能是繽紛的時光,當然,在火星並不會發生這種事。但即使像火星這樣寒冷的星球,只要仔細觀察,春天也會有變化。幸運的是,火星軌道上有高解析度相機的無人太空船,使我們能透過圖像追尋火星春季的足跡。 繼續閱讀..

科學家展示石墨烯兆赫茲探測器,更精準的宇宙 3D 成像不是夢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8 日 18:44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兆赫茲技術是全世界都在引頸關注的新科技之一,然而除了超導體以外,很少再有材料能應用在兆赫茲(THz)太空探測器上。而最近,瑞典查爾摩斯工學院的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新的石墨烯探測器,證明石墨烯也可以成為下一代太空望遠鏡的革命性材料,比如應用在超靈敏感測器中。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提出更快更省錢的太空電梯,加速將探測器送上月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8 日 14:22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將太空飛行器送入軌道所費不貲,科學家們因此從來沒有放棄過太空電梯概念,這條捷徑可以讓飛行器更容易飛離地球大氣層。最近一篇新論文指出,我們已能利用當今技術打造一種新型太空電梯,可將探測器抵達月球表面所需的燃料減少至目前三分之一。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終於發現爆炸後啥都不剩的超新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4 日 0:00 | 分類 天文

早期宇宙有上百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相當普遍,它們可能與現今恆星的形成途徑不同,甚至可能死亡途徑也不同。超新星爆炸後,原來恆星的核心可能會遺留形成中子星或黑洞等緻密天體,爆炸時向外拋出的物質則形成超新星殘骸,成為新一代恆星的製作材料。 繼續閱讀..

銀河系最老恆星活動力不輸年輕小夥子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3 日 0:00 | 分類 天文

銀河系是所謂棒旋星系,從上方鳥瞰呈現螺旋形,中間有個短棒狀結構;從側面看則呈荷包蛋般扁盤狀,盤狀中間突起處的銀核是銀河系大部分恆星棲息的地方。根據英格蘭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天文學家 Ted Mackereth 團隊最新研究:銀河系最老的恆星也是最忙碌的恆星,從銀河盤面穿進穿出的移動速度可比年輕恆星快多了。這項研究不僅讓天文學家進一步認識銀河系歷史,也增進天文學家對恆星形成和演化過程的了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台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繼續閱讀..

首次找到大氣含有水氣的超級地球,可能和地球一樣雲雨繚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2 日 14:44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水是萬物生命泉源,宇宙到處也都有水蒸氣,然而要找到存有液態水的地方就不容易了,需要剛剛好的壓力與溫度。也因此,天文學家從來沒有在系外行星找到液態水,直到現在──科學家於 110 光年外的 K2-18b 行星大氣首度找到水氣分子,進一步模擬行星氣候還發現,K2-18b 很可能跟地球一樣會下雨:真正的雨水,而不是甲烷雨。 繼續閱讀..

科學家首在外太空成功製造水泥,微觀結構中孔隙增加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0 日 18:42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當未來人類登上月球或火星建蓋居住地時,混凝土會是堅固牢靠的好選擇,然而在微重力環境下,混凝土的變化非我們所能料及。科學家最近首度從國際太空站的密封袋中製造出第一塊太空水泥,發現其內部微觀結構與在地球上形成的水泥出現差異。 繼續閱讀..

過去曾被海洋覆蓋的火星失去多少大氣?研究提出新觀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09 日 19:14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今天的火星寒冷乾旱,但在數十億年前,它可能也是顆有海洋覆蓋、陸地鬱鬱蔥蔥的星球,與如今地球沒有太大區別,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火星大氣層的厚度。最近,科學家發現火星一天內時間與表面溫度的變化,是估計火星損失多少大氣的關鍵。 繼續閱讀..

遠方星系乍現神祕綠光,分析確認為罕見 X 射線源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06 日 18:4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在觀測一個距離千萬光年遠的螺旋星系時,科學家忽見該星系於短短 10 天內閃現極其明亮的綠色光源,並且 10 天之後又消失無蹤,有如宇宙煙花,經分析確認為極其罕見的超亮 X 射線源。科學家表示,案發現場可能是一個黑洞摧毀了一顆小恆星,也有可能是中子星。 繼續閱讀..

行星碰撞後降低內部壓力,可解決行星形成模型矛盾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05 日 14:13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地球地函存有令人費解的化學特徵,長期以來一直與行星形成模型相互矛盾,不過最近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提出了能解決模型衝突的機制。新研究指出,一場劇烈的行星碰撞,可以大幅降低行星內部壓力,進一步解釋如今地球地函的化學結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