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能源

戳破低碳神話,數位科技是巨大環境污染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20 日 13:36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科技生活

數位科技減少印刷需求,減少出門購物造成的碳足跡等,帶來更多環境效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如亞馬遜(Amazon)業務反而增加碳排放,被自己員工控訴,逼得亞馬遜執行長 Jeff Bezos 承諾自掏腰包來應對氣候變化,不只亞馬遜,隨著越來越多的數位科技湧現,數位生態系統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會增加。 繼續閱讀..

氣候變遷商機 50 兆美元,大摩點名五大關鍵領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28 日 16:3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財經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報告指出,要使淨碳排放量減少到零,並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全世界每年必須減少 535 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儘管現在各單位估算有關將淨碳排放量減少至零的成本都不太一樣,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的最新報告發現,要實現這一目標,到 2050 年,全球將需要在五個關鍵的零碳領域花費 50 兆美元。 繼續閱讀..

加州 2045 年全靠再生能源發電,MIT 批不切實際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13 日 13:28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各國政府追求實現零碳排目標,使再生能源成為顯學,加州議會 1 月通過關閉最後一座核電廠,目標在 2020 年提高再生能源占比達 50%,2045 年 100% 發電來自再生能源。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認為,關鍵在於電池技術,若要完全仰賴再生能源發電,而捨棄搭配核電與低碳來源如天然氣組合的話,將承擔極高風險與鉅額成本。 繼續閱讀..

搶搭抗空污議題,電動機車成台灣新機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30 日 12:1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態保育 , 電動車

近日空污籠罩全台,使得能源議題又登上新聞版面,雖然目前台灣北中南各城市最大污染源到底是境外、工廠還是交通,還沒有完全釐清,但交通綠能計畫已勢在必行,若在交通方面又有台灣產業鏈的機會,更是政府在政策上必須扶植的部分,日前台灣推出綠能政策將研擬全電動車目標時程,其中電動機車可望成為台灣輸出技術與服務的新興機會。 繼續閱讀..

如何減少碳足跡?研究指少生小孩最有效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24 日 16:36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態保育

天氣愈來愈熱,夏天 38 度高溫天數愈來愈多,加上海島型氣候濕度高,體感溫度動輒超過 40 度,全球暖化已經是每個人的切身感受,然而要如何才能從個人行為上改變溫室效應,研究發現比起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或是採用節能家電,更好的方式是不開車、不吃肉,最好的方式則是少生一個孩子。 繼續閱讀..

鋰電池產業大爆發,中國拚搶主導權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04 日 16:38 | 分類 中國觀察 , 會員專區 , 財經

電力儲存技術是新能源產業的最重要後盾,而生產平價電動車款 Model 3 的 Tesla 現在是最受矚目也最積極發展電池技術的企業,Tesla 與 Panasonic 的超級工廠計畫現在在美國成為創造大量工作機會的新興行業,且準備在全球大舉擴點,但事實上,中國才是未來最大的電池製造國,且產能將遠超過 Tesla 的超級工廠。 繼續閱讀..

反核情緒蔓延,外資覬覦台灣離岸風場建置商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6 月 07 日 14:0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由北往南沿著台灣西海岸走,常可見到一座座陸上風力發電機,那是台灣發展風力發電的初始實驗,但發電量成長不易,主要是土地難尋,因此政府將目標轉向離岸建置,使得全球再生能源企業對台灣離岸風力商機開始蠢蠢欲動,且將台灣視為亞洲發展離岸風力設備最適合的場所。 繼續閱讀..

與川普熱線 8 分鐘談能源技術,比爾蓋茲對新政府悲觀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2 月 13 日 14:16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將已畢生賺來的財富,與其他有志一同者共投出資支持抗氣候變遷的創新科技,但是發展新能源技術不是憑企業家之力就能做到,還需要美國政府對研發的經費支助,以及政策推行才能疏通任督二脈,讓污染能源退場,但川普當選後讓一切出現變數。 繼續閱讀..

超越鋰離子呼聲高,下一代電池技術只是幻影一場?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16 日 16:21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電池

電池幾乎是所有新能源產業的希望,各種電子裝置與電動車都需要電池,電池的技術與成本是這些新能源產品市場化與普及的關鍵,鋰離子電池是現在電池技術的主流,但現在眾多新創公司押寶所謂下一代新電池技術,然而是否具商業化條件,其前景引發專家質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