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另一端,有個未知物體每隔 2 小時左右就發出一道無線電波脈衝,這個謎題已困擾專家多年。現在,一個天文團隊首度確定此訊號從未見過的源頭,來自一顆白矮星與一顆紅矮星組成的聯星系統。 繼續閱讀..
2 小時重複一次,破解銀河系常態電波脈衝來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3 日 15:25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2 小時重複一次,破解銀河系常態電波脈衝來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3 日 15:25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銀河系另一端,有個未知物體每隔 2 小時左右就發出一道無線電波脈衝,這個謎題已困擾專家多年。現在,一個天文團隊首度確定此訊號從未見過的源頭,來自一顆白矮星與一顆紅矮星組成的聯星系統。 繼續閱讀..
宇宙最常見的恆星類型,系統內行星可能沒那麼適合生命居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07 日 12:44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M 型紅矮星是銀河系乃至全宇宙最常見的一種恆星類型,占恆星總數量 75%,之前調查表明紅矮星特別容易形成在適居帶(CHZ)運行的類地岩石行星,因此紅矮星能否支撐生命討論度一直很高。不過最近新研究發現,紅矮星耀斑產生的遠紫外線輻射量極高,恐導致適居帶行星難以保護生命。 繼續閱讀..
有生命跡象的其他行星,可能是紫色調為主的星球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4 日 12:2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地球植被以綠色為主,但如果宇宙其他星球也有生命,看起來很可能是與地球景色截然不同的「紫色」行星。 繼續閱讀..
可能適合居住的 Trappist-1 系外行星,正在破壞自身大氣層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2 月 29 日 18:5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Trappist-1 系統內多顆行星一直是我們尋找外星生命主要目標之一,但一篇新研究發現,所有 Trappist-1 行星,可能都會因正快速繞行母星運轉而難以維持大氣層。 繼續閱讀..
低質量恆星周圍發現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15 日 7:5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使用 TRAPPIST-South / North、SPECULOOS 和 MuSCAT3 數據,發現一顆不尋常的木星大小系外行星,繞著紅矮星 TOI-4860 運行。這顆 M4.5 型紅矮星 TOI-4860 位於烏鴉座,質量約 0.34 個太陽質量,距離我們 261 光年,也稱為 2MASS J12141555-1310290、TIC 335590096 或 Gaia DR2 3571038605366263424。 繼續閱讀..
生命有機會存在的行星其實不少,新研究:銀河系三分之一行星都位於適居帶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31 日 18:3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銀河系中,有 75% 行星圍繞著比太陽更小、溫度更低的紅矮星運行。儘管多數行星可能會被紅矮星潮汐鎖定並承受輻射烘烤,但新研究指出銀河系內至少還有三分之一行星──高達數億顆,能恰到好處地落在適居帶,維持表面液態水且有機會孕育生命。 繼續閱讀..
紅矮星發出重複無線電訊號,可能來自具磁場的類地行星互動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05 日 15:0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磁場除了用來定位,還是保護地球生命不被太陽高能粒子撞擊的重要防護。最近,天文學家從距離地球 12 光年的一顆類地行星檢測到重複無線電訊號,該訊號表明此行星可能也具有磁場,甚至大氣層。 繼續閱讀..
有生命希望的星球加一,31 光年外發現新類地行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2 月 06 日 15:53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人類已發現逾 5,000 顆系外行星,但其中多屬於熱木星,類地行星僅寥寥十來顆。現在,天文學家宣布於 31 光年外再發現 1 顆圍繞紅矮星 Wolf 1069 運行、可能適合居住的類地系外行星。 繼續閱讀..
相對安靜舒服的紅矮星 TOI 700 系統,發現第二個類地行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1 月 11 日 11:5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太陽系之外有幾個行星系統令科學家著迷,其一是距離我們約 100 光年的 TOI 700 系統。最近天文學家利用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數據,確定找到此系統第二顆類地行星,表面可能有液態水。 繼續閱讀..
太陽系附近紅矮星發現兩個可能適居的類地行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24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IAC(the Instituto de Astrofísica de Canarias)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科學小組發現,離太陽系不遠的紅矮星 GJ 1002,周圍軌道有兩顆行星具類地行星質量,且都位於適居帶。 繼續閱讀..
令人驚訝的是「水世界」比想像更常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14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新的紅矮星系外行星研究指出,我們可能錯過某「水世界」群體,即行星高達 50% 由水組成。然而並非所有行星都由全球性液體海洋覆蓋,科學家預估水是以水合礦物質形式結合。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家 Rafael Luque 說:「看到這麼多水世界圍繞銀河系最常見天體運行的證據令人驚訝,這發現對尋找適居行星產生巨大影響。」 繼續閱讀..
太陽系最近的鄰居恆星系統,發現第三顆系外行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2 月 11 日 13:1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宇宙中離太陽最近的鄰居恆星「比鄰星」,過去已知有 2 顆系外行星,現在一組天文學家利用甚大望遠鏡(VLT)再發現一顆新行星繞比鄰星運轉的證據,質量僅地球四分之一。 繼續閱讀..
紅矮星超級耀斑從兩極發射,使行星免於毀滅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13 日 8:15 | 分類 天文 | edit |
我們是目前宇宙唯一已知的生命,生活在一顆中等大小的岩石行星,並繞一顆中等大小的黃色恆星運行。雖然銀河系岩石行星很常見,但黃色恆星卻不是,銀河系約 75% 恆星為紅矮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發現大多數潛在適居的系外行星,都圍繞著紅矮星運行的原因。
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無生命能倖存於恆星耀斑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10 日 14:3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 b」,是否擁有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我們可能要再次希望落空。根據近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在 2019 年 5 月 2 日爆發過巨大光學耀斑,釋出之能量相當於全澳洲 1,700 萬年發電量,如此強大的能量輸出衝擊著比鄰星 b,科學家實在不敢冀望有生命能倖存下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