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行星

發現古代火星有還原態大氣層的證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9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從還原態行星(reduced planet)到氧化態行星(oxidised planet)的轉變稱為大氧化事件或 GOE。這種轉變是地球生命的進化,特別是與產生氧氣的光合作用有關。香港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發現,火星在數十億年前,當地表還沒有那麼紅時,經歷了巨大的氧化事件。 繼續閱讀..

一顆不該存在的行星,科學家命名為 LTT 9779b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07 日 0:00 | 分類 天文

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超過 4,200 顆,類型多樣,除了太陽系的岩質行星、氣態巨行星及冰巨行星,太陽系外還有各種如超級地球、亞海王星等中間大小的行星。相較於容易發現的「熱木星」(非常靠近母恆星,軌道遠小於水星的氣態巨行星),「熱海王星」則幾乎沒發現過,科學家推測它們可能太小,無法在這麼接近母恆星的位置下維持大氣組成。

繼續閱讀..

黑洞周圍應有新型行星「blanet」,可成長至地球質量 3,000 倍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06 日 18:57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黑洞似乎很可怕,周遭天體太過靠近就只有體無完膚的下場,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去年有一組天文學家團隊發現,每個超大質量黑洞周圍都有個安全區,數千顆行星在其中遨遊,現在日本鹿兒島大學天文學家 Keiichi Wada 團隊為這些特殊「黑洞行星」命名了,稱為「blanet」。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用新理論重新描述伽利略衛星的形成過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23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近年來,天文學家從系外行星獲得許多知識,讓人們見識到許多不同的行星形成模式。而加州理工學院的 Konstantin Batygin 領導的研究小組便利用相關理論建立衛星形成的電腦模擬,以目前的結果看來,這套模式相當精確解釋了木星的伽利略衛星如何形成。 繼續閱讀..

木星第四大衛星歐羅巴,也會將地下海水噴到太空中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15 日 18:5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在木星的 79 顆衛星中,木衛二歐羅巴(Europa)非常特別,它像一顆行星而非木星的月亮,過去數據也指出歐羅巴有一片全球性地下海洋。最近,天文學家又多了一項證據,表明歐羅巴也和土衛二一樣,有大量水隨著羽狀物從地表下噴向外太空。 繼續閱讀..

受限於物理法則,各類性質行星大小都有限制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20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到目前為止,已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超過 4,000 顆,有些行星同時環繞多顆恆星公轉;有些行星非常靠近母恆星,公轉一圈僅需數天,不像地球公轉長達 365.25 天;有些行星軌道極為橢圓,不像地球軌道很接近圓形。所以行星的特性和所在位置並不單一,而是有許多可能性。然而談到行星大小,尤其是質量和半徑,其實是有限制的;而這限制,跟物理性有關。 繼續閱讀..

地球的短暫夥伴──迷你月亮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5 日 8:45 | 分類 天文

由於地球的重力常意外捕獲太陽系的小天體,月亮有可能不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天文學家認為,幾乎隨時都有一顆 1 碼(約 91 公分)寬的「迷你月亮」在環繞地球。也許你會訝異,衛星並不像恆星與行星有明確的定義,可能是在 2006 年制定行星定義的結果(將冥王星降格為矮行星)引來太大爭論。現在普遍共識是將繞行星公轉的天體稱為衛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