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近日刊登的新研究挑戰關於嬰兒記憶的假設,指出他們年幼的心智確實能形成記憶。不過,這些記憶日後為何變得難以回想,仍是個謎。 繼續閱讀..
研究發現嬰兒 1 歲已有記憶,長大後想不起來仍是謎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5 日 9: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研究發現嬰兒 1 歲已有記憶,長大後想不起來仍是謎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5 日 9: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近日刊登的新研究挑戰關於嬰兒記憶的假設,指出他們年幼的心智確實能形成記憶。不過,這些記憶日後為何變得難以回想,仍是個謎。 繼續閱讀..
睡眠時的呼吸節奏,如何成為強化記憶的推手?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30 日 8: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最新研究表明,人們入睡後呼吸的韻律,能協調大腦內多種腦波之運作,有助強化睡前的記憶。而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等睡眠障礙,則可能干擾此記憶鞏固之過程,進而影響認知能力。此發現已於 12 月16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繼續閱讀..
無腦細菌對「鐵」有記憶反應,還可以代代相傳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3 年 11 月 27 日 14:0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細菌明明沒有腦袋,但科學家發現,鐵含量會讓細菌有「記憶反應」,影響它們的行為外,還會傳承給下一代。
人機介面新發現!睡著後,大腦會回播清醒時的經歷 |
作者 雷峰網|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1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入睡後,我們的大腦會進入離線狀態,開啟 Replay 模式,重現清醒時的經歷,記憶便得以鞏固。 繼續閱讀..
選擇性遺忘不簡單,新研究:「故意忘記」比「記得」更費腦力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14 日 19:23 | 分類 會員專區 , 網路趣聞 , 醫療科技 | edit |
新研究證明,忘記一件事情比記得它還難,人的大腦需要花更多力氣去「故意忘記」一件事。 繼續閱讀..
海馬迴義肢系統可望成為健忘族新救星? |
作者 GeneOnline|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21 日 9: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記憶是一個複雜和微妙的系統,由感官、短期和長期 3 個部分組成。感官記憶是指訊息經由感官接受後,能短暫儲存於大腦 1~2 秒之間,也就是瞬間記憶。若對訊息繼續加以注意,即可經由感官記憶進入短期記憶。短期記憶能保存約 1 分鐘以內的記憶,容量有限,但已足以使人選擇所要保留的訊息。長期記憶包含過去 1 分多鐘所記得的一切、對事實或抽象概念、事件和經驗的回憶、生活的技巧,而且擁有非常大的容量,能長久儲存訊息,甚至可能是永遠的。 繼續閱讀..
幫你備份大腦記憶,死後在未來世界重生 |
作者 地球圖輯隊|發布日期 2018 年 03 月 20 日 9: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如果有機會,你會想「備份」自己的記憶嗎?美國一間新創公司表示,他們有很好的技術可以完整保存你的大腦,但前提是你會因此而死亡。
12/8 公視主題之夜,《你的記憶騙了你》解析偽記憶研究 |
作者 TechNews|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06 日 16:10 | 分類 市場動態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中,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進入別人的夢境改變記憶,令人驚歎。其實在科學界,早已從睡眠學習實驗證實,人類在睡眠時,利用特定方式,可以改變人類的記憶。《公視主題之夜》節目將於本週五(12/8)晚間 10 時,播出紀錄片《你的記憶騙了你》(Tricky Memory),解析偽記憶研究與發展;其中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日籍諾貝爾獎得主利根川進(Susumu Tonegawa),透過操控特定神經細胞,令阿茲海默症的老鼠找回失去記憶,備受關注。映後,該節目邀請中研院院士、清大生命科學院院長江安世,和主持人蔡詩萍進行深度對談,並解析台灣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