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拿得到綠電憑證,為什麼還是有人說不環保? 作者 綠學院|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16 日 7:40 | 分類 ESG , 淨零減碳 , 生態保育 | edit 筆者時常在各種場合聽到不同「專家」評論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不一定環保,我相信讀者也聽過不少。這觀點很奇特,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拿得到綠電憑證,遠古時代就有的生質能還不一定拿得到綠電憑證哩,怎麼會不環保?且還這麼多人認為不環保? 繼續閱讀..
Toyota 氫能重卡車驅動系統,取得加州零排放認證 作者 Chen Kobe|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28 日 10:29 | 分類 ESG , 交通運輸 , 汽車科技 | edit 豐田耗時 30 年研發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終於取得重大成就,重型卡車驅動系統獲加州零碳排動力認證,確保能在加州銷售氫燃料卡車的資格。 繼續閱讀..
國際淨零碳排之氫能發展趨勢觀測 作者 拓墣產研|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14 日 7: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各國發展氫能技術下,要以水電解生產零碳排的綠氫將需大量純水資源,可能造成缺水問題;在發展需求下,廠商可能提前規劃淨化海水或轉換純水相關技術,除了因應發展綠氫外,也可提供工業製造使用。 繼續閱讀..
2030 年新加坡港將禁止購入燃油工作船,邁向零碳排 作者 Chen Kobe|發布日期 2023 年 03 月 10 日 14:41 | 分類 交通運輸 , 能源科技 , 電動車 | edit 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的新加坡,為了全面轉型零碳排,踏出重大的第一步,從 2030 年起,港口上的所有新設備都必須是零排放。 繼續閱讀..
這家水泥不只零碳更吸碳!貝佐斯、比爾蓋茲都搶投資 作者 商業周刊|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08 日 7:45 | 分類 新創 , 材料 , 環境科學 | edit 水泥是地球用量第二大的材料,僅次於水。人類用水泥建立文明,它能載舟,亦能覆舟──每年全球生產 41 億噸水泥,占全球總碳排量 8%,相當於航空業四倍;假如水泥是國家,會榮登地球第三大排碳國,且碳排更出了名難減! 繼續閱讀..
工研院發表台灣 2050 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協助掌握氫能商機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7 日 16:40 | 分類 科技政策 , 能源科技 | edit 國發會 2050 年淨零排放路徑圖,2050 年台灣電力來源有 9%~12% 仰賴氫能。工研院今日發表「台灣 2050 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從「發電」、「載具」、「工業」三大氫能應用與氫氣供應,結合產業需求與技術發展,提出未來 30 年台灣氫能應用技術的發展策略,協助產業掌握氫能商機,共同邁向零碳未來。 繼續閱讀..
英特爾承諾在 2040 年之前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14 日 10:50 | 分類 IC 設計 , 晶圓 , 晶片 | edit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 (Intel) 宣布降低直接或間接排放溫室氣體計畫,並發展更永續的技術解決方案。英特爾承諾 2040 年之前,達成全球業務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以具體目標提升英特爾產品與平台的能源效率並減少碳足跡,同時攜手客戶和產業夥伴,為整個科技生態系打造減少溫室氣體足跡的解決方案。 繼續閱讀..
台達電、友達、台積電三大科技廠疾呼,台灣減碳轉型已迫不及待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23 日 20:40 | 分類 公司治理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edit 就在八大科技龍頭聯手 ICT 供應鏈創意成立台灣氣候聯盟之後,包括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以及台積電 ESG 委員會主席何麗梅都表示,面對國際大廠 (Apple、amazon、Google) 紛紛宣布減碳轉型,及歐盟預計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三位企業領袖都大聲疾呼,台灣各行各業必須趕緊跟上國際步伐,否則將被排除在國際客戶的供應鏈之外。 繼續閱讀..
東元冷凍、空調應用 AI 節能系統!邱純枝喊目標 2030 年再減碳 50%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18 日 19:01 | 分類 科技生活 , 能源科技 , 財經 | edit 東元今日舉辦 2022 年新品發表會,以實現淨零碳排為目標,提出 AI 節能系統、空氣管理和冷凍冷藏三大系列解決方案,並有望帶動家電事業,今年營收挑戰雙位數成長,董事長邱純枝表示,節能減碳已經是全球趨勢,因此集團訂定目標要在 2030 年再減碳 50%。 繼續閱讀..
朝向綠色轉型,擴大資金與縮小分歧是關鍵 作者 中央廣播電台|發布日期 2022 年 02 月 04 日 8: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edit 在氣候變遷衝擊下,世界各地野火肆虐、創紀錄高溫與頻繁出現的異常天氣災難,使得全球產業朝向綠色轉型(Green transition)已是迫在眉睫,分析指出,儘管朝向綠能減碳的技術已經存在,然而挹注資金與縮小對能源轉型的分歧,將是促使綠色轉型加快進展的關鍵。 繼續閱讀..
綠電都被台積電買走?經濟部:持續開發擴大供應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12 日 15:30 | 分類 科技政策 , 能源科技 | edit 面對廠商反映綠電不足都被台積電買走,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2025 年前有光電交易,也有電力需求者直接投資光電案場;2026 年起隨離岸風電區塊開發上路,每年約可新增 55 億度發電量,強調一定會持續開發,擴大綠電供應。 繼續閱讀..
內燃機不能亡,Toyota 組織油車大聯盟拒絕格拉斯哥協定 作者 Chen Kobe|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5 日 16:34 | 分類 交通運輸 , 汽車科技 , 環境科學 | edit 就在拒絕格拉斯哥協定三天後,Toyota 鐵了心要鞏固燃油車帝國,組建「Team Japan」,死守內燃機,並持續開發新引擎。 繼續閱讀..
COP26:450 家金融巨擘擬砸 130 兆美元拚 2050 年實現淨零 作者 MoneyDJ|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3 日 16: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科技政策 | edit 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GFANZ)11 月 3 日宣布,來自 45 個國家的逾 450 家企業承諾動用逾 130 兆美元,致力將經濟轉變為淨零發展模式。這些承諾可在未來 30 年提供淨零所需的約 100 兆美元融資。 繼續閱讀..
轉型清潔能源的巨大代價,每年通膨增加 3%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28 日 12:49 | 分類 能源科技 , 財經 | edit 全球經濟要脫碳,朝清潔能源轉型,需要花費多少成本代價?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一份報告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程度以及此類努力的成本,估計在 30 年內要達到零碳排,每年可能需要付出 5 兆美元。 繼續閱讀..
英國 14 年後全靠自家再生能源,專家斥言只會更缺電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12 日 12:25 | 分類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 edit 11 月世界氣候大會前,世界各國爭相公布減排決心。最近受電價暴漲之苦的英國也宣布到 2035 年所有電力必須來自清潔能源,認為本土產生的清潔能源可減少依賴進口天然氣,但專家認為,完全仰賴清潔能源只是紙上談兵,未來英國只會更缺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