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藻礁公投連署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議題延燒,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在立法院受訪表示,目前三接避開藻礁區,以最友善工法進行,希望明年 10 月第一個儲槽完成後就能供氣,如此才能讓台灣的產業持續發展。 繼續閱讀..
王美花:三接避開藻礁區,盼明年 10 月可供氣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26 日 15:4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
海水也可以是電池電解質,推出更便宜安全的鋅離子電池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20 日 17:1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鹽水可以導電,那麼含有大量鹽類的海水是否可以變成優秀電解質?美國團隊著眼於現在常見的電池電解質存有易起火與有毒缺點,決定用海水取而代之、研發全新的充電式鋅電池。
冰風暴讓德州電網大停電,百年酷寒癱瘓火電與再生能源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8 日 12:5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 edit |
2050 年實現零排放是人類最難議題,比爾蓋茲挺新一代核技術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7 日 18:24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核能 | edit |
歐盟、日本與韓國都已宣布要在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長期關注能源議題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談及此議題,也提出建言,認為光靠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間歇性能源是不夠的,核能也是種實際解決方案。
這坨灰色膏狀物不簡單,竟是安全便利的新型儲氫技術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9 日 17:18 | 分類 會員專區 , 材料、設備 , 能源科技 | edit |
這坨看起來膏膏欸、質地有如油漆的濃稠膏狀物,其實是德國夫朗和斐協會(Fraunhofer)研發出的創新氫能載體,聲稱能源效率比鋰離子電池還要多 10 倍,不僅能儲存更多能量,還能在短短幾分鐘之類「加滿油」,或許是另一種實現氫燃料摩托車、氫能自行車的方法。
電網級電池廠湧現,澳洲將出現另一座世界最大 1.2GW 電池廠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8 日 17:41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 edit |
澳洲的大型電池儲能系統開發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最近還出現世界最大的 1.2GW 計畫。
石油大國能源轉型中,未來綠氫藍氫都是發展目標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1 日 16:26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 edit |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家正在尋求更多的能源可能性,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國不僅希望擴大再生能源布局,還想要成為製氫先驅。
在天然氣管線混入氫氣,盼無痛過渡能源轉型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1 日 14:53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 edit |
氫能應用範圍自然相當廣泛,可以用於氫燃料電池、發電、儲能與加熱等做為不同能源的共同載體,更能讓化石燃料、鋼鐵業加速綠化進展。目前氫能也是歐美國家推崇的再生能源來源之一,為此也不斷研究如何將氫能「無痛」整合到現有的設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