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生物多樣性

撇除其他可能性,研究:只有隕石撞擊才能讓恐龍滅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0 日 15:06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科學家認為,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是隕石撞地球,但也有一派說法是,隕石只是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早在隕石撞擊之前,恐龍數量就已經大幅減少。然而最新科學家證據顯示,這種說法只是因為當時的化石紀錄不全,實際上恐龍的確是因為隕石撞擊而完全消失。 繼續閱讀..

從小被餵食塑膠,海鳥大腦出現失智症特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7 日 11:56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身體裡有塑膠會怎樣?目前研究還在起步階段,沒有足夠的時間觀察身體器官受到塑膠入侵後會出現的健康反應,但一項新研究從海鳥大腦中發現,吞食塑膠長大的幼鳥,已經出現「類似阿茲海默症」的大腦損傷與多種器官功能喪失的特徵,證實塑膠在生物體內積聚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繼續閱讀..

毛豆田旁種野花,竟能提高毛豆產量及品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24 日 0:00 | 分類 農業科技

毛豆是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作物,但最近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研究員發現,增加花粉多樣性可大幅提高毛豆產量,若在毛豆田附近種植野花,改善產量及品質效果更好。研究成果 12 月 15 日發表於授粉生態學》(Journal of Pollination Ecology)期刊
繼續閱讀..

河流水溫太高,法國核電站減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14 日 11:10 | 分類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法國是低碳國家,但很仰賴核能,全國 56 座核反應爐供應 70% 電力。法國還是歐洲第二大發電國,僅次德國,但比去年更甚的夏季熱浪,已讓法國隆河沿岸核電廠核電產量減半,專家擔憂氣溫只會愈來愈高,將對法國核能發電產能造成影響。  繼續閱讀..

不只蜜蜂消失,歐洲 40 年消失 5.5 億隻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16 日 15:3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清晨的鳥類鳴唱是種精神撫慰,但今天這類聲音安靜很多,原因是鳥類正在消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合作研究發現,使用殺蟲劑和化肥的現代農業強化,是導致鳥類數量減少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依賴昆蟲為食的鳥類,如雨燕、黃鶺鴒和斑鶲,情況最糟。 繼續閱讀..

覬覦深海關鍵礦物,科學家警告批准商業採礦將是海洋末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2 月 16 日 11:0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人類要以清潔的方式維持現代生活,需要掠奪地球另一種資源。除了陸地已知與未知礦物,科學家相信海底礦藏遠比陸地更多,關鍵金屬如銅、鈷、鎳和錳等工業用金屬都在海底,據信還有釔等稀土元素,以及大量金、銀和鉑金礦脈。深海採礦利益巨大,但科學家也擔憂,開放採礦將對海洋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繼續閱讀..

蜜蜂消失的真正原因?研究:50 年來蜜蜂壽命減半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15 日 10:5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蜜蜂是維持農業繁榮的關鍵,但十幾年來,科學家發現蜜蜂數量大量減少,稱為蜂群崩潰症候群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最近研究意外發現,現在實驗室蜜蜂的壽命,只有 1970 年代一半,顯示蜂群崩潰不只殺蟲劑和食物來源等環境因素,也可能有遺傳原因。 繼續閱讀..

地球越來越熱,3 公尺寬的都市土地竟也能栽培出「小型森林」?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12 日 8:1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2021 年夏天,美加受極端氣候影響,熱浪來襲,高溫甚至飄破紀錄、逼近 50°C。尤其不通風的都市叢林,「熱島效應」聚熱加倍,更不斷累積熱度。都市規模愈來愈大,植物被柏油與水泥取代。據《經濟學人》報導,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美國都市需有 40% 樹冠覆蓋率,才能有效減少都市熱能。 繼續閱讀..

技術創新解決氣候災難?50 位權威科學家批見樹不見林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12 日 14:03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面對氣候變遷,人類相信自己有能力抑制溫度升高的趨勢,還發揮聰明才智期望可從中獲得商業利益,現在各國也將新能源視為減碳排與經濟發展一舉兩得的政策,但是最近分屬兩個全球組織的權威科學家疾呼,解決氣候危機的許多急就章作法,會破壞生態系統,可能會為人類帶來不可逆轉的災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