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社會外食機率高,人體也因此更常攝入微塑膠顆粒,然而一群科學家卻發現人類唾液可能因此進化出能分解 PET 的新水解酶。 繼續閱讀..
Category Archives: 環境科學

食用油農業廢棄物新應用,竟是低成本污水處理幫手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30 日 16:03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在提取食用油過程中,花生跟葵花籽會留下農業廢棄物油籽粕(oil seed meal),最近的研究指出,這些蛋白質其實是過濾水中重金屬的好幫手。

如何解釋章魚聰明才智?發現牠們和人類大腦相似之處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9 日 16:4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章魚因出色的神經系統與認知能力而在無脊椎動物中顯得異常獨特,以至於科幻小說常把章魚傳為外星生物。最近,科學家發現了章魚比普通無脊椎動物還要聰明許多的其中一個原因:和人類一樣,大腦相同位置的基因組內富含跳躍子(轉座子)。 繼續閱讀..

生質廢棄物獲重生,結構可與 PET 塑膠媲美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9 日 15:1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現在常見的生質塑膠主要由不可食用的植物材料、木質纖維素構成,但製程往往複雜,如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奧地利維也納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大學(BOKU)已經帶來更簡單的設計,結構也相當穩定。
東京 6 月高溫破百年紀錄,供電緊張有停電危機 |
作者 中央廣播電台|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9 日 9:23 | 分類 環境科學 , 電力儲存 |
日本 28 日連續第四天炙熱高溫,首都東京高溫打破近 150 年的 6 月紀錄,日本當局警告電力供應仍然緊張,可能引發停電。 繼續閱讀..

前進北極展開科研!台灣首座極地研究站正式啟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5 日 17:5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在全球暖化威脅下,北極成為地球受影響最敏感地區之一,越來越多極地生物於本世紀面臨絕種威脅。為調查並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由中央大學、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波蘭哥白尼大學三方共同簽署極地研究合作計畫、設立台灣首座永久極地研究站,6 月 25 日於北極冷岸群島(Svalbald)正式揭牌啟用。 繼續閱讀..

新型聚合物加速有益生物膜形成,提升農作物產量與疾病抵抗力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3 日 13:56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隨著氣候暖化、環境惡化、人口增加,全球農作物產量未來可能面臨糧食短缺境況,因此科學家除了宣傳改變飲食習慣,也希望加速生物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突破產量瓶頸。英國伯明罕大學團隊近日發明一種新型合成聚合物,能促進細菌於作物幼苗根部形成蓬勃生態系統,養出更強壯、更健康的植物,帶來更高作物產量。 繼續閱讀..

足夠耐震也適用台灣海床,成大與沃旭完成沉箱負壓水下基礎研究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1 日 15:1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隨著台灣離岸風電裝置量愈來愈高、沿海地質研究加深,相關研究也愈來愈完善,最近沃旭能源與成功大學也攜手合作,完成全球首個離岸風機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SBJ)的砂箱振動台試驗,肯定該技術的耐震與抗土壤液化能力,也適用於台灣西岸海床。

空氣污染使人類平均壽命減少 2 年多,比愛滋病與恐怖攻擊還嚴重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17 日 20:5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根據《路透社》報導,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在日前公布研究結果,表示空氣污染造成的慢性疾病,已經使得世界人類的平均壽命縮短兩年多。這樣的影響狀況吸菸造成的後果相當,其嚴重性比愛滋病感染和恐怖攻擊要大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