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大廠聯電 1 日正式宣示,為積極響應《巴黎氣候協定》地球升溫不超過 1.5°C 目標,承諾將於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並逐步落實「淨零行動」。聯電也甫獲得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審核認可,成為全球第 2 家加入 RE100 行列的半導體晶圓專工業者,預計 2050 年達成 100% 採用再生能源,並於 2025 年及 2030 年分別達成 15% 及 30% 的階段性目標。
Category Archives: 自然科學
滯留鋒面持續發威,預估總降雨效益破 1 億噸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01 日 8:38 | 分類 環境科學 , 科技生活 |
近日梅雨鋒面助攻之下,全台水庫有不少雨量挹注,不僅讓新竹解除限水警報,中部地區供 5 停 2 措施也無需延長 8 小時,截至 5 月 31 日下午 4 時,預估總降雨效益高達 1 億 910 萬噸,換算約可供給全台 9 天用水。
梅雨鋒面助攻,估降雨效益破 1 億噸可供全台 9 天用水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31 日 22:04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近日梅雨鋒面助攻之下,全台水庫有不少雨量挹注,不僅讓新竹解除限水警報,中部地區供 5 停 2 措施也無需延長 8 小時,截至今天下午 4 時,預估總降雨效益高達 1 億 910 萬噸,換算約可供給全台 9 天用水。

印尼古珊瑚大發現,世界最長地震竟持續 32 年 |
作者 林 妤柔|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31 日 16:5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大多數地震會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但其他地震會緩慢持續數天、數週甚至數月,以地表感受不到的低頻率不斷震動。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有史以來最緩慢的地震,已持續 32 年。 繼續閱讀..

地震前異常電磁爆發現象,新研究:可能與地下斷層閥有關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31 日 14:4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這些年來,科學家已發現每次地震來臨之前,地下電場似乎會短暫出現異常電磁爆發現象,有時甚至在地震發生前幾週就出現,或許能幫助預測地震,但我們不知其發生機制。現在一篇新研究解開了這種爆發原因,很可能與困在岩石層中的氣體釋放有關。 繼續閱讀..
新竹限水警報解除,中彰苗延長停水 8 小時暫緩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31 日 14: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科技生活 |
今年首波梅雨鋒面過境,有效挹注集水區,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王美花 31 日宣布,由於新竹、苗栗、台中等水庫累積降雨量逾百毫米,新竹 6 月 1 日起暫緩實施分區供水,苗栗、台中、北彰化的供 5 停 2 措施也無需延長 8 小時。 繼續閱讀..
梅雨鋒面報到陸續降雨,水利署:對水情略有助益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30 日 11:17 | 分類 環境科學 , 科技生活 |
梅雨鋒面報到,全台各地陸續有降雨,今早氣象局更針對中部地區發布豪大雨特報,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這波降雨對水情略有助益,鯉魚潭水庫、德基水庫均有進帳,對於沒有休耕地區的農作也有幫助。

轉瞬即逝的夸克湯,在大爆炸後第 1 毫秒內發生了什麼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8 日 9:4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宇宙最初處於極度炙熱稠密狀態,這是一個相當準確但也模糊的描述,究竟是什麼東西又熱又緻密?要回答這問題,就必須進行複雜的理論建模和高能粒子物理實驗。最近科學家利用對撞機實驗研究了夸克-膠子電漿如何在大爆炸後 0.000001 秒內轉變成強子,雖然只是小細節,卻能幫助掌握宇宙的關鍵轉變。 繼續閱讀..
並非所有理論都能解釋黑洞 M87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8 日 8:5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正如德國天文學家 Karl Schwarzschild 首次指出,黑洞因質量異常高度集中於極小的區域,使時空產生彎曲,並加熱附近的物質升溫,以致開始發光。紐西蘭物理學家 Roy Kerr 表示,旋轉可改變黑洞大小及周圍幾何形狀。黑洞「邊緣」稱為事件視界,外部所有觀察者皆無法了解事件視界內發生的任何事,超過此邊界,光和物質便無法逃脫,使黑洞成為「黑色」。理論預測,黑洞可用一些性質描述:如質量,自旋和各種可能的電荷。 繼續閱讀..
環保歷史時刻!荷蘭判殼牌須加碼減排 2030 年減碳 45% |
作者 MoneyDJ|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7 日 15: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荷蘭法院 5 月 26 日做出一項指標性裁決,石油巨擘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2030 年底前的碳排放量,必須比 2019 年減排 4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