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的無所不在出現愈來愈多科學佐證。一項新研究發現,人類胎盤中也有微塑膠料,可能是透過飲食和吸入進入女性體內,然後轉移到胎盤,科學家擔心,這些微塑膠可能會破壞嬰兒的免疫機制。 繼續閱讀..
微塑膠入侵,人類胎盤內也有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9 日 10:32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北極海冰微塑膠來自哪,研究:廉價衣服是禍首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4 日 10:06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微塑膠已經無處不在,阿爾卑斯山上與北極都發現微塑膠,科學家想進一步了解,這些微塑膠到底是哪來的,最新研究發現,北極海冰的微塑膠,九成以上都是聚脂纖維,矛頭指向快時尚。 繼續閱讀..
在風中飄呀飄的微塑膠,科學家發現塑膠碎片傳播途徑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29 日 16:38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
塑膠可說是無處不在,包裝、免洗餐具、寶特瓶,這些塑膠製品都是日常生活難割捨的存在,但是當塑膠分解成細小碎片,飄散於空氣時,也變成新型的「空氣污染」,最近科學家就找出塑膠碎片如何乘著風旅行到世界各地。
海拔 8 千公尺世界最高山峰出現微塑膠,來源指向登山設備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4 日 1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edit |
塑膠製品做為日常生活用品,可以說是無所不在,只是若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那就是污染了,最近科學家便在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聖母峰頂附近、海拔 8,440 公尺的地方發現塑膠碎片。
塑膠微粒影響魚類行為,研究:更容易被掠食者捕獲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28 日 16:02 | 分類 生態保育 | edit |
塑膠微粒污染無所不在,但對動物與人體健康的影響還沒有答案,現在愈來愈多研究針對這個議題進行實驗,一項澳洲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會改變魚的行為,實驗吃到塑膠微粒的魚,可能會更大膽、更活躍,並在危險地區游泳,因此導致更早死亡。 繼續閱讀..
嬰兒也逃不過塑膠微粒,研究:禍首是塑膠奶瓶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20 日 15:06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塑膠污染可說是影響人類最劇的毒物,幾乎可在地球每個環境找到塑膠微粒,現在科學家發現,若使用聚丙烯奶瓶沖泡嬰兒配方奶粉,會讓 1 歲內嬰兒每天平均接觸 160 萬個塑膠微粒。 繼續閱讀..
白色污染無所不在,就連打開零食包裝也會產生塑膠微粒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24 日 10:06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edit |
塑膠微粒(Microplastic)也被稱為微塑膠,比起肉眼可見的塑膠袋、寶特瓶或是輪胎,這些細小的塑膠碎片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似乎遠超過我們想像,最近澳洲科學家發現,就連人們撕開零食包裝這種日常動作,也會產生塑膠微粒。
喜歡喝茶包茶?研究:一杯百億顆塑膠微粒恐下肚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27 日 13:49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從北極雪到深海等一些不尋常的地方都有微塑膠蹤跡,現在一些認為平常不太可能出現的生活角落,可能都避不開塑膠存在,但你可能想像不到,可耐高溫的茶包,實際上是含聚丙烯的原料製成,每喝一杯茶,等於喝下數百萬顆塑膠微粒。 繼續閱讀..
最新研究:每人每週平均吃下 5 公克塑膠微粒,等同吃掉一張信用卡 |
作者 地球圖輯隊|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22 日 12:00 | 分類 生態保育 | edit |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最新研究,全球平均每人每週都會攝取約 5 公克的塑膠微粒,等同於每人每週吃下一張信用卡。
人類每年攝取成千上萬塑膠微粒,傷害仍不明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06 日 14: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根據 5 日公布的新分析報告,人類每年吃進和吸入成千上萬個塑膠微粒,引發這些塑膠垃圾如何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的新疑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