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多巴胺

實在沒動力運動?研究:可能是腸道細菌作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3 月 09 日 12:59 | 分類 生物科技

規律運動對許多人很容易,但更多人無論如何就是動不起來。最近老鼠實驗發現,缺乏運動動機與基因遺傳關係不大,更與代謝能力無關,而是腸道細菌影響,缺乏特定腸道細菌不但會減少運動快感,也會降低運動耐力,人們下次運動的意願也愈來愈低。 繼續閱讀..

每晚都捨不得睡,恐患「報復性睡眠拖延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2 月 07 日 13:14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愈來愈多人睡眠不足,原因不是失眠,而是刻意晚睡,心理學家和睡眠科學家將這種熬夜習慣稱為「報復性睡前拖延症」。然而人們想要奪回被日常瑣事剝奪的私人時間,通常不是拿來做喜歡的事,而是滑手機賺取少少的多巴胺,科學家表示,這種行為最後苦的是自己。 繼續閱讀..

無憂無慮也會焦慮?肇因是多巴胺太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24 日 10:11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好萊塢明星喬瑟夫高登李維 (Joseph Leonard Gordon-Levitt) 飾演生活無虞但自尋煩惱又焦慮到恐慌症發作的《柯曼老師》,正是現代人的縮影。全球疾病負擔研究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發現,過去 30 年憂鬱症病例數增加 50%,收入最高的地區增幅最大,一名哈佛精神科醫生稱罪魁禍首就是智慧手機,把上網視為「現代皮下注射針」。 繼續閱讀..

長大後為何感覺時間愈過愈快?科學家從時間感知找答案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8 日 13:31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還記得童年那快樂又漫長的夏天,但是不知為何人到一定年紀,會突然覺得時光飛逝,這種對時間的感知其實有科學根據。過去研究發現,多巴胺是一種有助於在大腦神經細胞之間傳遞信號的化學物質,這個過程會讓人感覺時間在緩慢流逝,然而老年人覺得時間過很快,是因為多巴胺程度會隨著年齡增長降低。不過,神經科學家說,有很多方法可以扭轉我們對時間的感知。 繼續閱讀..

情緒起伏是阻力,但適度宣洩也可以是助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11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生命每當面對不同境遇時,心中難免生起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一番努力後終於有成果時的喜悅,被人誤解遭遇冤屈不平時的憤怒,摯親逝去時的悲痛哀傷,以及好友相聚時的歡樂。人的一生因有各種情感交織而更豐富。但有些人卻容易情緒失控被情緒綁架淪為「情緒的奴隸」,究竟人類「情緒」因何而生,又有什麼實質功能? 繼續閱讀..

植晶片減肥法!控制大腦用電流阻斷你的貪吃念頭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19 日 13:27 | 分類 晶片 ,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對很多人而言,減肥是長期抗爭、一輩子的奮鬥大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永遠都需要努力,而最大的敵人就是美食,美食當前到底如何抵擋?科學家也來幫你想辦法,有科學家把腦筋動到晶片身上,晶片可以控制電腦,或許也可以控制人腦想吃的慾望。想吃?電你一下,讓你晚點再吃吧! 繼續閱讀..

為何大家都愛去咖啡店工作?科學家稱是多巴胺作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16 日 9: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職場

很多人喜歡去咖啡店,不只與朋友聊天談生意,更多是在那邊工作、念書,許多世界級大文豪也幾乎都是在咖啡店度過人生。但一個公開環境伴隨嘈雜的人聲、來來去去的人影,照理說會分散注意力,為何反而能化為生產力與創造力,科學家有幾個有趣的解釋。 繼續閱讀..

DeepMind:人腦前額皮質藏了一個強化學習系統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17 日 11:13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oogle , 生物科技

最近,AI 系統已學會一系列遊戲玩法,如雅達利經典遊戲《Breakout》和《乓》(Pong)。儘管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實人工智慧需要數千小時的遊戲時間才能達到並超越人類玩家。相比之下,我們可在幾分鐘內掌握以前從未玩過的遊戲基礎操作。DeepMind 研究了這個問題,論文《Prefrontal cortex as a meta-reinforcement learning system》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子刊。隨著論文發表,DeepMind 也寫了一篇解讀文章,介紹論文主要內容,以下編譯供讀者參考。 繼續閱讀..

功成名就並非快樂妙方,神經科學家找到知足的秘密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9 月 02 日 14:1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很多人將功成名就當做人生的唯一目標,拿工作履歷表來評價自己的表現,認為有錢才能成就人生的滿足與快樂,但是這些正式成就帶來的滿足感很快就會消逝,且職業也有可能是令人沮喪,使人生毫無意義的根源。沒有一個人內心最深層的渴望只是成為擁有高薪專業頭銜,每天可以在高級餐廳吃美食的人,神經科學家透過老鼠實驗,發現人生過得充實的關鍵因素其實是尋求的本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