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遠古海洋的來源,可能是隕石送水來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26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Tag Archives: 海洋
地球早期海洋可能含大量鹽分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5 日 10: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耶魯大學科學家說,地球古代海洋可能比目前要鹹,這發現可能增加我們更理解地球生命、大氣和氣候進化。 繼續閱讀..
傑出的一手!將海中塑膠轉化成燃料,供海洋吸塵器使用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3 日 16: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
海洋吸塵器的動力來源也是一般的化石燃料嗎?現在美國科學團隊將海洋中的塑膠轉化成生質燃料,讓海洋吸塵器吸收垃圾的同時也用垃圾供電,現場即可解決環境問題。
金星的過去沒有想像中溫和,新模型顯示金星不曾形成海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15 日 13:55 | 分類 天文 |
做為行星地球的雙胞胎,科學家一直努力從金星尋找能維持生命的蛛絲馬跡,比如金星過去曾處於溫和氣候、表面被海洋覆蓋、且雲層有機會孕育微生物。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金星可能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法支撐海洋,因為它太熱了,永遠不會冷卻到足以讓水凝結成液體。 繼續閱讀..
整個海灣都是我的研究室,義大利智慧灣成為海洋變遷觀察中心 |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14 日 8: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氣候變遷不是只在南北極造成冰帽溶解,使海平面上升,其實溫度的提升,對所有海域的海洋生態都會造成影響,不過,要觀察這些生態衝擊,遠不如衛星拍攝南極冰冠裂縫來得容易,那該怎麼研究呢?義大利決定將利古里亞海岸的聖特雷莎智慧灣,做為海洋變遷觀察中心。 繼續閱讀..
直擊台灣海洋垃圾危機,政府每年花 17 億清海廢卻治標不治本 |
作者 今周刊|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25 日 1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這樣才叫有政府,才叫會做事!」2019 年 10 月下旬,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向海致敬」計畫,「1988 公里海岸,每吋都有人管!」院長豪語和政策目標都喊得響亮,政府 9 大部會、15 個機關嚴陣以待,準備好好收拾那些盤據在台灣海濱的海洋廢棄物。
如果地球人同時坐進海裡,海平面會上升多少?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08 日 8:45 | 分類 科技趣聞 , 自然科學 |
隨著北半球的夏季逐漸到來,許多人會到海邊遊玩。你想起在家沐浴時的場景:浴缸的水放至半滿,然後你舒服地躺進浴缸,水位馬上上升到近八九分滿,甚至還有可能溢出浴缸,端看「分量」決定。你可曾想過,海水會因你坐進海裡水位變化嗎? 繼續閱讀..

波浪能是否能跨越死亡之谷?2021 年將再有一波衝刺期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07 日 14:41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
波浪能還有沒有市場?對於新產業來說,要如何越過「死亡之谷」抵達損益兩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最近沉寂一時波浪能,目前正寄望明年開始測試的大型系統能為波浪能市場帶來新氣象。
陸地上製造的火箭,為什麼都運到海上發射了? |
作者 品玩|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20 日 0:00 | 分類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前有 SpaceX 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最近還有中國的長征十一號火箭,這些在陸地上製造的火箭,一個個都跑去海上發射升空,是陸地不夠大,還是海洋有什麼魔力? 繼續閱讀..

新研究:32 億年前,整個地球都被海洋覆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3 日 15:17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今天我們可以在陸地上到處遊山玩水、從這個國家移動到另一個國家,然而過去的地球樣貌與如今差異甚大。一篇新研究指出,32 億年前,地球還是一個完全沒有陸地、整個地表都被海洋覆蓋的水世界。 繼續閱讀..

NASA 與 ESA 合作推出兩顆新衛星,未來 10 年將監測海平面上升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1 月 13 日 14:1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全球暖化正導致地球面貌產生急速變化,其中最明顯跡象之一就是海平面上升,為此,NASA 將與 ESA 合作發射為期 10 年的衛星任務「Sentinel-6/Jason-CS」,追蹤到了 2030 年時,海洋究竟會上升幾公分。 繼續閱讀..

傷口再大都不怕感染,科學家發現鯊魚皮膚自帶抗菌功能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8 日 15:0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在海洋中,科學家經常看到野生鯊魚身上出現大大小小的傷口,然而周圍卻很少有細菌感染跡象。為理解箇中原由,研究人員分析了鯊魚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發現牠們的皮膚基本上不會被細菌感染,且似乎擁有傷口迅速癒合的能力。真是個強大的物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