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內並非無菌,且細菌還可能影響癌細胞生長、代謝與免疫反應,甚至改變藥物作用。最近歐洲研究就指出,腫瘤菌群(tumor-associated microbiota)產生的代謝物,可與化療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癌症療效。結果近日發表於《Cell Systems》期刊。 繼續閱讀..
腫瘤內不僅有細菌,還可能影響癌症療效 |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2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致命細菌會「冬眠」逃過抗生素?科學家受啟發:在治療前喚醒細菌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1 日 14: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研究人員揭示了多黏菌素(polymyxins)如何打破致命細菌的防護層,這些抗生素被視為最後的防線。
2025 年歐洲腸胃病學週:首項人體研究證實:微塑膠可改變腸道微生物群 |
| 作者 PR Newswire|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0 日 14:00 | 分類 市場動態 ,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edit |
7 日在 2025 年歐洲腸胃病學週(UEG Week)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證實,微塑膠(環境中常見、小於 5 毫米的塑膠顆粒)能夠改變人體腸道微生物群,其中部分變化模式,與抑鬱症及大腸癌相關的特徵呈現相似性。 繼續閱讀..
AI 研發兩種新抗生素,為超級細菌危機帶來解方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5 日 9: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配備「化學雷達」的細菌,能偵測天敵並消滅 |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8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微生物的世界,生存競爭也如非洲草原殘酷,時時刻刻上演弱肉強食戲碼。高壓環境下,身為「獵物」的細菌必須發展各種自保機制,才能在演化洪流爭得一席之地。近日德國發現,自然界常見細菌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竟能分泌「雷達分子」,主動偵測天敵,並啟動防禦機制。論文 5 月發表於《細胞》(Cell)期刊。 繼續閱讀..
無腦細菌對「鐵」有記憶反應,還可以代代相傳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3 年 11 月 27 日 14:0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細菌明明沒有腦袋,但科學家發現,鐵含量會讓細菌有「記憶反應」,影響它們的行為外,還會傳承給下一代。
科學上來講,裝著溺斃果蠅的葡萄酒還能喝嗎?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07 日 17:13 | 分類 會員專區 , 食品科技 | edit |
你倒了杯最喜歡的酒,準備喝一口,忽然發現一隻果蠅掉在裡面明顯溺死了,鑑於我們知曉這些蟲子喜吃腐爛食物和糞便,這杯酒還能安全下肚嗎?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