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光合作用

單細胞生物問世後,為何複雜生命延遲 20 億年才出現?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13 日 16:06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鳥語花香、秋高氣爽,這些美好風景首先要感謝地球擁有穩定臭氧層,保護地球免受有害紫外線輻射,維持生物多樣性。然而地球也是經歷漫長歲月才從單細胞生物演化出複雜生命,最近耶魯大學新研究表明,由於海洋碘濃度升高曾破壞地球臭氧層穩定,導致地球複雜生命延遲超過 20 億年才出現。 繼續閱讀..

廢棄木材埋入黏土層,能防止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有助碳封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09 日 7:30 | 分類 淨零減碳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最近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顯示妥善處置廢棄木材有助減少溫室氣體。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曾寧(Ning Zeng)教授團隊,分析一根埋在土裡 3,775 年的原木及周圍土壤,原木僅損失不到 5% 二氧化碳,可能歸因埋在極緻密的黏土層使保存效果最好。 繼續閱讀..

氣候太乾燥,《自然》:植物光合作用速度正在減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15 日 15:25 | 分類 自然科學

科學家相信,人類活動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會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並可能增加植物的產量和生長,且預測這種效應將持續下去,有助於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科學》期刊一項新模型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實際上自 2001 年以來光合作用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 繼續閱讀..

助藍綠菌光合作用速率成長 60%!中研院發現增加生物固碳新方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05 日 11:34 | 分類 淨零減碳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自然界的碳平衡主要由陸地及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及分解作用所達成,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每年排出約 360 億公噸二氧化碳,嚴重破壞自然界的碳平衡。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團隊及院士蔡明道團隊,發現一種增加海中藍綠菌光合作用的新方法,使藍綠菌吸收二氧化碳(固碳)的速率增加約 60%,為自然界的碳平衡研究開啟新契機。

繼續閱讀..

光合作用過程發現關鍵新細節,具有類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行為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04 日 18:20 | 分類 自然科學

窗外綠葉在陽光照耀下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這是我們熟悉的光合作用,但其實內部機制還有許多謎團。最近科學家從光合作用氧氣釋放最後一刻發生的原子細節中發現關鍵步驟,其行為與物質的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非常相似。 繼續閱讀..

美國科學家突破「光合作用」極限,或可解決地球及星際旅行糧食問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08 日 8: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農業科技

雖然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多數生命維生關鍵,但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效率很低,僅約 1% 陽光能量存於植物內。最近美國加州及德拉瓦州科學家發明嶄新光合作用反應途徑,提高能量使用率達 18 倍!如果將系統用在提高作物生產效率,可降低農業對環境的衝擊。成果 6 月刊登於《自然─食物》(Nature Food)期刊。 繼續閱讀..

透過光合作用自我供電,科學家打造曬曬太陽就能日夜運行的綠藍藻電腦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9 日 8:4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因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問題的關鍵發展項目,除了太陽能、風力及水力之外,科學家也不斷尋求研發各種可能的再生能源技術,其中微生物燃料電池已經成為新顯學。為了呼應這個新顯學,日前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研究人員成功運用行光合作用的藻類來為一顆 ARM 晶片長期供電。 繼續閱讀..

比光合作用更快!中研院設計「人工固碳循環」有助研發負碳技術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07 日 18:10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中央研究院今日宣布,院長廖俊智費時 7 年時間,帶領團隊成功打造「人工固碳循環」,超越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再利用的化學品,研究成果已在今年 2 月發表於著名國際期刊《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

繼續閱讀..

發現古代火星有還原態大氣層的證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9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從還原態行星(reduced planet)到氧化態行星(oxidised planet)的轉變稱為大氧化事件或 GOE。這種轉變是地球生命的進化,特別是與產生氧氣的光合作用有關。香港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發現,火星在數十億年前,當地表還沒有那麼紅時,經歷了巨大的氧化事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