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冠病毒

德州鮮切牛排創始人自殺,COVID-19 耳鳴後遺症引關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3 日 15:23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患者在治癒後可能出現長期症狀,像是腦霧及心臟疾病,德州鮮切牛排創始人 Kent Taylor 因不堪耳鳴困擾自殺,引起科學家更多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注意。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愈來愈多患者報告聽力受損,科學家已針對聽力與病毒的關係做進一步研究。 繼續閱讀..

法國也出現新冠病毒變種,可逃避現行主要採檢方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2 日 17:5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在法國拉尼翁醫院一起新冠病毒(Covid-19)群聚感染案例中,當局確認出現新的變種病毒,命名為布列塔尼變種毒株(le variant breton),且 8 名感染該變種病毒的患者皆已死亡。該菌株特殊之處在於現行 PCR 檢測幾乎無法抓出它的蹤跡,但法國當局澄清目前死亡案例與變種病毒之間無因果關係。 繼續閱讀..

像歌劇歌手高音震碎玻璃杯,MIT:醫用超音波頻率可破壞新冠病毒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8 日 18:39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由新冠病毒(COVID-19)引起的疫情已席捲全球逾 1 年,這種病毒外觀相當具有攻擊性,但在麻省理工學院一份新模擬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用於醫學成像的超音波頻率能引發病毒外殼共振,並使其在幾毫秒內潰堤破裂。 繼續閱讀..

各國驚爆新冠病毒變種,中研院持續追蹤病毒變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8 日 8:4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足跡遍布全球,傳播過程一再出現新突變種,讓防疫工作與研究均困難重重。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組織研究團隊,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 GISAID 資料,分析 30 萬筆以上的病毒基因序列樣本資料,將病毒劃分為六大類型,其中「第六型」占目前流傳病毒類型 99%。日前,中研院也成立「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分享資料,讓全世界均能即時追蹤病毒變異。

繼續閱讀..

維生素 D、K、A 可能有助抵抗新冠病毒?英研究:能封閉病毒棘蛋白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2 日 18:1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全球科學家也只好努力尋找能對付新冠病毒的潛力藥物,比如中研院團隊日前發現美爾奎寧、奈非那韋、紫蘇和薄荷萃取物能阻斷病毒複製過程。而國外有證據稱維生素 D、K、A 有助於抵抗新冠病毒,最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團隊研究對此指出可能原因,乃這些補充劑可與病毒棘蛋白結合並將之封閉,使病毒無法與人體細胞相互作用,從而降低病毒感染力。 繼續閱讀..

中研院團隊找出 5 種抗新冠病毒現有潛力藥物,薄荷萃取物降病毒量效果佳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7 日 11:2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新冠病毒一旦進入宿主體內便會迅速增殖,以目前趨勢來看,新冠肺炎隨時都可能大爆發。由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院士領導的團隊,在配對篩選了 3,000 多個化合物後,找出 5 種具抗新冠病毒活性的現有藥物/保健品,其中紫蘇、薄荷等萃取物如能調出合適配方並通過人體試驗,或能作為抗新冠肺炎的日常保健品服用。 繼續閱讀..

中國醫大研究,單寧酸對於抑制新冠病毒的治療有高度前瞻性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6 日 13:4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新冠病毒疫情升溫之際,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帶領科研團隊發表最新抗冠醫學研究成果,首次發現單寧酸會雙重抑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主要蛋白酶和跨膜絲胺酸蛋白酶 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從雙管齊下的方式抑制病毒活性即進入宿主細胞的能力,此研究顯示單寧酸對於發展抗 COVID-19 的治療有高度前瞻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