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因事故或兇案葬身森林,屍體總是難以發現,但現在科學家想出一種新探索方法:如果人無法開口說話,何不讓樹木告訴你。 繼續閱讀..
Tag Archives: 植物
加倍迷惑,貓薄荷化學物質之釋放歷經「雙重進化」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14 日 19:18 | 分類 生物科技 , 農業科技 |
貓薄荷對貓咪的影響之所以特別強烈,是因會釋放荊芥內酯這種物質,原意是為了迷惑昆蟲、避免自身被昆蟲啃食。現在新研究指出,釋放荊芥內酯物質其實是貓薄荷「反覆進化」的結果,也許這就是該植物能讓貓科動物「醉成一片」效力之強的原因。 繼續閱讀..
南極曾經有熱帶雨林,科學家挖出 9 千萬年前植物 |
作者 黃 敬哲|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09 日 15:37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雖然自人類發現以來,南極洲就像荒地一樣,長年被冰雪覆蓋,但最新研究顯示,南極的確曾經有過一塊雨林,相關數據將有助於氣候變遷研究的發展。
研究:在惡劣環境中,成熟植物與鄰近生長的幼苗會互相幫助 |
作者 Nana Ho|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14 日 23:56 | 分類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長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植物在自然界中會總是處於競爭狀態,但最新研究發現事情並非總是如此。在一些惡劣環境中,成熟植物會與周遭生長的幼苗會互相扶持,使兩者都能更好的成長茁壯。 繼續閱讀..
研究發現,植物碰到雨水會「恐慌」 |
作者 Nana Ho|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31 日 19:19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水分,按理說植物應該會歡欣鼓舞的迎接與雨水的到來,然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新研究發現事情並非如此,當雨水降落到葉片上,植物的反應幾乎可以說是一種恐慌。 繼續閱讀..
花為什麼不開,中研院發現關鍵基因調控機制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26 日 17: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
植物基因表現若出錯,可能導致生長遲緩、延遲開花等問題,中研院研究發現,植物吸光後,感測光線的「光敏素」扮演植物基因表現的關鍵調控機制,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 繼續閱讀..
多肉植物不僅療癒心靈,石蓮花萃取物還有保肝功效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24 日 14: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許多熱中多肉植物的愛好者都十分享受「肉肉」的療癒力。它們圓潤厚實的葉片、小巧精緻的模樣、綿密的絨毛及特殊的色彩和形狀,具備了種種「心靈療癒」的條件,也因此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另外,有些多肉植物雖然沒那麼可愛,但卻可以食用甚至能開發為治病的藥物。 繼續閱讀..
新的感測器讓手機能「嗅」出植物是否患病 |
作者 愛范兒|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02 日 8:30 | 分類 手機 , 農業科技 |
對農民來說,最討厭的是什麼病?不是普通感冒發燒,也不是各種流行病,而是叫「晚疫病」的植物病。 繼續閱讀..
植物如何應付氣候變遷?台俄科學家一探壓力記憶背後謎團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04 日 16:04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花兒一年早開、一年晚開,極端氣候已經造成植物與作物時序錯亂,誰都躲不過氣候變遷的帶來的影響,不過其實植物比想像中的更堅強,最近台灣與俄羅斯科學家攜手合作,成功破解植物壓力記憶背後的運作機制,將有助於改善作物對極端天氣的「抗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