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擴大供應鏈管理碳捕捉機會點,不僅鼓勵供應商針對精餾塔打造碳捕捉設備,並建議針對回廠槽車設計二氧化碳殘液回收系統,2 月完成設備建置並試運轉,預估未來上線後每年可減碳約 1 千公噸。 繼續閱讀..
台積電推動供應商碳捕捉計畫,估年減碳 1 千公噸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30 日 15:30 | 分類 半導體 , 晶圓 , 晶片 |
經濟部攜手台塑,建立首座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示範場域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23 日 10:30 | 分類 手機 , 核能 , 生態保育 | edit |
經濟部技術處積極投入淨零碳排技術研發,補助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大學、南台科大及工研院共同建置全台第一套 「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 前導示範場域,以完整的「二氧化碳捕獲」、「氫氣純化」 以及 「轉化再利用」 三大系統的循環經濟模式,自 2021 年底試運轉至今已有初步成果,每年可捕獲製程排放的 36 噸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 12 噸甲烷等化學品。台塑未來將逐級放大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示範場域,擴大減碳效益,共同邁向淨零轉型。
美國最大空氣捕獲工廠 2023 年開始營運,年吸收上萬噸碳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20 日 17: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將來世界最大直接空氣捕獲工廠(Direct air capture,DAC)將座落在美國懷俄明州,「野牛(Project Bison)」工廠預計明年開始營運,盼到了世紀末每年可以吸收 500 萬噸二氧化碳,之後再把它們碳牢牢鎖在地底。
低成本紡織品碳捕捉技術,將二氧化碳轉換成碳酸氫鹽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06 日 17:07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為了實現 2050 年凈零碳排目標,各國紛紛投入新興低碳、減碳技術,讓 2030 年之後的去碳路徑可以更加順遂,其中就包括碳捕集與封存、應用(CCUS)。如今美國科學家就研發出,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氫鹽(bicarbonate)的特殊薄膜。
淨零碳排新星,直接捕捉環境 99% 二氧化碳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01 日 14: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
如果要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除了節能減碳、進行能源轉型,還需要捕捉大氣中的碳,而日本團隊研發的新化合物,在測試中能吸收環境 99% 的二氧化碳,是現有系統的 2 倍以上。
英國新創用藻類發展碳捕捉,成本估每噸 50 美元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7 日 1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 edit |
碳捕捉太貴了?英國新創 Brilliant Planet 提出新的解方,只要在沙漠海岸邊建置一個超大型工業用微藻繁殖場,就可以利用藻類強大的碳捕獲能力,以十分之一的成本大規模進行碳捕獲與封存。
清大─長春產學聯盟開發數項綠色化工技術,先進碳捕捉已投入應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9 日 14:56 | 分類 尖端科技 , 材料 | edit |
為落實減碳目標發展綠色化工能源,科技部前瞻技術計畫 7 年內提供 3.85 億元資金長期支持清大─長春團隊,並於今日帶來 CO2 捕捉再利用、新基因編輯技術轉化重要化學原料等亮眼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