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靠「冬眠法」在太空旅行沉睡百年再醒來,人類做不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1 日 12:18 | 分類 天文

在許多科幻電影內,人類前往遙遠宇宙目的地途中會進入「冷涷艙」展開深度睡眠,以最低能量消耗在太空度過數十年,但最新研究表明此方法不可行。從新陳代謝角度來看,人類就算進入冬眠,每年仍需消耗 2.2 公斤脂肪維持身體機轉,若想在太空沉睡百年再醒來,出發前需增重超過 200 公斤,完全不切實際。 繼續閱讀..

木星二歐羅巴冰殼下可能遍布淺層液態水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木衛二(Europa,歐羅巴)表面遍布長度達數百公里雙脊地形,史丹佛大學和 NASA 噴射推進實驗室(JPL)行星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格陵蘭西北部冰層發現形狀與歐羅巴類似的雙脊,為了探索格陵蘭島雙脊的形成,使用雷達探測地表海拔高度,顯示雙脊是透過冰層內淺層液態水一連串再結冰、加壓和破裂形成。如果與歐羅巴雙脊的成因相似,表示歐羅巴冰殼下有淺層液態水。 繼續閱讀..

相當於 M87 黑洞成像公告,天文學家即將發表銀河系重大發現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9 日 17:58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這一次,科學家有可能「直接成像」銀河系中心黑洞嗎?兩週後,歐洲南方天文台(ESO)與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團隊將向全球發表有關銀河系的新發現,根據 ESO 公告資訊,華盛頓特區、智利聖地亞哥、墨西哥城、東京、台北等地會再度同步舉辦記者會,有種 3 年前宣布直接成像 M87 星系中心黑洞的既視感。 繼續閱讀..

火星殖民基地站發電,用太陽能還是核能好?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8 日 12:1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前往火星開墾荒地,少不了得利用當地資源發電,最近研究人員分析了 2 種不同發電方法,總體結論指出越靠近赤道地區,太陽能發電優於核能;越靠近兩極,反過來變核能發電優於太陽能,但考量運輸成本及最佳棲息地選址,太陽能多方面都超越核能。 繼續閱讀..

發現 130 億光年外奇特天體,或是超大質量黑洞祖先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8 日 9:00 | 分類 天文

天文學家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看到距離 130 億光年的天體,可能是超大質量黑洞的祖先。這稱為 GNz7q 的天體位於大天文台起源北部星系深空巡天調查(GOODS-North)星場,大爆炸後僅 7.5 億年就在了。團隊發現它是緊湊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源,不可能是由星系輻射引起,但與落入黑洞的物質預期輻射一致,代表 GNz7q 是新形成的黑洞。 繼續閱讀..

帶回小行星樣本後再出發調查另一顆小行星,OSIRIS-REx 新任務上身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7 日 10: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為理解太陽系形成與演化,NASA 於 2016 年發射了歐西里斯號(OSIRIS-REx)探測器前往採集小行星 101955 表面材料,目前正帶著樣本返回地球。幸運的是歐西里斯號燃料仍相當足夠,於是 NASA 宣布加碼延長歐西里斯號任務,待 2023 年探測器路過地球釋放樣本艙後,將轉頭去與另一顆小行星 99942 會合。 繼續閱讀..

為土衛六泰坦建立新沉積循環模型,景觀像極地球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6 日 16:27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從太空看下去,充滿河流、湖泊、海洋的土衛六泰坦像極了地球──雖然這些景觀由和地球完全不同的材料組成,比如河流與湖泊由液態甲烷組成,而沙丘則由氮氣風吹拂堆積而成。最近,天文學家試著建立新的全球沉積循環模型,以解釋為何那些脆弱有機物能在土衛六上形成顆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