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南部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一種新的新型冠狀病毒「獨特」病毒株,可能無法以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檢測有效篩檢。 繼續閱讀..
芬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突變種,核酸檢測恐難驗出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9 日 15:5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各國驚爆新冠病毒變種,中研院持續追蹤病毒變異 |
作者 研之有物|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8 日 8:4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足跡遍布全球,傳播過程一再出現新突變種,讓防疫工作與研究均困難重重。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組織研究團隊,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 GISAID 資料,分析 30 萬筆以上的病毒基因序列樣本資料,將病毒劃分為六大類型,其中「第六型」占目前流傳病毒類型 99%。日前,中研院也成立「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分享資料,讓全世界均能即時追蹤病毒變異。
維生素 D、K、A 可能有助抵抗新冠病毒?英研究:能封閉病毒棘蛋白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2 日 18: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全球科學家也只好努力尋找能對付新冠病毒的潛力藥物,比如中研院團隊日前發現美爾奎寧、奈非那韋、紫蘇和薄荷萃取物能阻斷病毒複製過程。而國外有證據稱維生素 D、K、A 有助於抵抗新冠病毒,最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團隊研究對此指出可能原因,乃這些補充劑可與病毒棘蛋白結合並將之封閉,使病毒無法與人體細胞相互作用,從而降低病毒感染力。 繼續閱讀..
中研院團隊找出 5 種抗新冠病毒現有潛力藥物,薄荷萃取物降病毒量效果佳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7 日 11:2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新冠病毒一旦進入宿主體內便會迅速增殖,以目前趨勢來看,新冠肺炎隨時都可能大爆發。由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院士領導的團隊,在配對篩選了 3,000 多個化合物後,找出 5 種具抗新冠病毒活性的現有藥物/保健品,其中紫蘇、薄荷等萃取物如能調出合適配方並通過人體試驗,或能作為抗新冠肺炎的日常保健品服用。 繼續閱讀..
德國屍檢研究顯示,新冠病毒似乎能通過鼻子入侵大腦 |
作者 Nana Ho|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02 日 22:47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在正常情況下,大腦的血腦障壁能有效將毒素和病原體阻擋在外,然而總有一些病毒能夠找到方法越過這種障礙,最新研究發現,導致今年大流行疫情的新冠病毒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繼續閱讀..
被壓抑的需求爆發,大摩:歐元區反彈將比金融危機快 3 倍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8 日 11:44 | 分類 財經 | edit |
歐洲新冠病毒 (COVID-19) 再度爆發,許多國家再度被迫實施不同程度的封鎖政策,導致歐元區經濟今年不樂觀,但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分析師不悲觀,預期歐洲從新型冠狀病毒危機中復甦的速度將比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速度快 3 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