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自然科學

全球首例,台灣高中生發現海王星外天體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科技教育 , 自然科學

由中央大學主導參加的國際「泛星計畫」,利用泛星望遠鏡取得的第一手影像,尋找未知天體。2014 年,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中學生分析泛星計畫的影像,發現了一顆比海王星還遙遠的小行星,這是全球首次由高中生發現海王星外的太陽系天體。這顆小行星大小約 200 公里,距離太陽平均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 56 倍(56 個天文單位),比海王星甚至冥王星更遠。 繼續閱讀..

海豹海獅水獺染瘟疫,研究:北極海冰融化為病毒開通道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8 日 11:52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近宣布,繼 2015、2016、2017 年北極海冰最大量連續三年創新低紀錄之後,今年的最大海冰數量一樣很低,北極海冰大幅減少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影響,從而影響氣候、天氣模式、動植物生命和土著人類社區。最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引起的北極冰融化正在加劇一種致命病毒的傳播,這種病毒正在消滅海豹、水獺和海獅。 繼續閱讀..

百光年外一顆「進擊的巨行星」,能與身邊類地行星共存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7 日 9: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如果一個恆星系統中存在 1 顆比木星還要大好幾倍的巨行星,我們會認為附近無法容許類地行星生存,因為前者引力過於巨大。然而一篇新研究指出,凡事不無可能,渺小的類地行星依然有辦法在適居帶狹縫中求生,而且還孕育著生命。 繼續閱讀..

航海家 2 號證實已飛出太陽系,成第 2 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6 日 16:38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於 42 年前發射離開地球的航海家 2 號探測器,已被證實在去年 11 月穿越太陽圈,成為史上第 2 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往後,它將和航海家 1 號(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一起研究太陽系外我們依舊陌生的地區,直到它們無法再回傳訊號。 繼續閱讀..

宇宙加速膨脹,可能是未知新粒子「軸子」從中作梗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4 日 17:2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我們的宇宙自大爆炸以來一直在膨脹,而近代各項觀測更表明膨脹速度比預期中還要快,一種可能解釋是,宇宙正發生某些事情,從而改變了膨脹速率。最近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 Massimo Cerdonio 提出,很可能是一種稱為「軸子」的新粒子從中影響暗能量、暗能量再主導了整個宇宙的變化。 繼續閱讀..

患難見真情,新研究:吸血蝙蝠會分享食物給挨餓的同伴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4 日 10:5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態保育

當我們聽聞吸血蝙蝠,第一印象或許是可怕、傳染病,但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吸血蝙蝠雖然給人無情的印象,但牠們對同伴卻意外地慷慨,甚至還與其他蝙蝠形成「友誼」關係:當朋友遲遲找不到獵物用餐挨餓時,牠們會雪中送炭、反哺已消化的食物(血)給同伴。 繼續閱讀..

慢地震可能有助於了解破壞性地震的成因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2 日 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加州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所謂的「緩慢滑動」或「無聲」(slow slip or silent)地震比之前認為的更像普通地震。這一發現為地球科學家打開了一扇門,他們可以利用這些頻繁發生的、非破壞性的事件作為易於研究的對比,幫助他們找出地震的成因。 繼續閱讀..

打破黑洞質量下限紀錄,科學家找到迄今最迷你黑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1 日 16:42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每個星系除了擁有一個坐鎮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外,據估計應該還含有數百萬個恆星黑洞,只不過恆星黑洞引力小、非常安靜,所以很難發現。現在,一組天文團隊可能利用新方法找到了迄今為止質量最小的黑洞,僅太陽質量的 3.3 倍。若研究屬實,未來我們將能利用此法有效找出躲在黑暗的大量恆星黑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