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自然科學

綠色製氫再也不需要淡水,美國科學家開發「海水製氫」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6 月 03 日 10:05 | 分類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海水含有氫、氧、鈉等元素的混合物,可以說是良好的燃料基礎,但要提取氫氣不易,一直以來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氫氣來源,不過現在美國與英國科學團隊們已經開發出海水取氫裝置,能夠安全地製造出氫燃料,有助將來氫能發展。

繼續閱讀..

春天消失中,亞洲多國破史上高溫紀錄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6 月 02 日 13: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今年高溫可能會很難熬,現在還不到夏天,亞洲多國已出現破紀錄春季溫度,越南越熱到電力吃緊,政府被迫關閉路燈並限制電力供應,上海創百年最熱 5 月,深圳也熱到 43.3°C,泰國更熱到 45°C。氣候歷史學家 Maximiliano Herrara 追踪極端天氣模式,說今年將是亞洲史上最嚴重熱浪。 繼續閱讀..

世上最致命蜘蛛,會看心情調整毒液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6 月 01 日 16:47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澳洲本土物種「漏斗網蜘蛛」被視為世界最致命蜘蛛,人類被咬傷可能危及生命,不過牠們的毒液也具各種潛在應用,如天然殺蟲劑、藥物、抗蛇毒血清等。最近一項有趣新研究更指出,漏斗網蜘蛛的心率、防禦能力等條件變化,也會影響這種蜘蛛毒液化學物質的比例。 繼續閱讀..

比特幣「越挖越環保」!ESG 分析師:碳排放三年已減半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6 月 01 日 8:20 | 分類 加密貨幣 , 生態保育

加密貨幣挖礦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問題一直遭致各國政府和環保人士的批評。今年初,數據分析機構 Forex Suggest 研究報告點名 2022 全年對環境影響最嚴重的八大加密貨幣,榜首比特幣全年碳排量估計達 8,630 萬噸,年增 52%,需要種植 4.32 億棵樹才能抵消。 繼續閱讀..

資料中心是新工廠,碳排放超過航空業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31 日 11:09 | 分類 Big Data , 淨零減碳 , 環境科學

最近因 AI 旋風,帶動資料中心產業成焦點,即使 AI 可用在各行各業,似乎成為解決人類困境的救世主,但科學家表示,資料中心是新工廠,碳足跡比航空業還大,未來 AI 更融入經濟,龐大運算會讓資料中心碳排放量倍增,造成更大環境負擔。 繼續閱讀..

為土壤補充「有機質」,增強農業抵抗缺水的韌性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31 日 7:4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農業科技

聯合國資料,2000 年至今全球乾旱災情增加近三成,是農業最重要威脅,造成經濟損失不計其數。但美國永續農業專家羅蘭‧邦奇(Roland Bunch)主張,雨量減少會造成農業嚴重損失是因土壤有機質含量太低,增加有機質就能提升土壤保水力,幫助作物度過缺水危機。 繼續閱讀..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罕見衰變證據,有模型之外的虛粒子參與過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30 日 13:53 | 分類 自然科學

自 2012 年首次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以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 ATLAS 與 CMS 儀器就一直努力研究這種獨特粒子的特性。最近科學家更報告找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 Z 玻色子與光子」的第一個證據,這是種罕見過程,間接表明存在著超出標準模型預測的「虛粒子」。 繼續閱讀..

台灣鋼聯股東會通過股利 6.5 元!電鍍污泥、焚化飛灰改通案明年發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30 日 12:01 | 分類 公司治理 , 淨零減碳 , 環境科學

台灣鋼聯今日舉行股東大會,會中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 6.5 元,創歷年來最高紀錄,總經理林才翔表示,電鍍污泥、焚化飛灰將申請從個案轉為通案,並評估將含鋅污泥、含鋅產品、焚化飛灰提送環評變更申請增加收受量,整體明年將迎來營運發酵。

繼續閱讀..

連續 15 年植樹逾百萬棵,友達「手」護台灣加樹減塑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30 日 11:04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為響應世界環境日及國家 2050 淨零轉型關鍵戰略,友達永續基金會連續 15 年舉辦「友達綠色嘉年華Green Party」,於 27 日由友達光電暨友達永續基金會董事長彭双浪帶領超過 300 位友達志工,並邀請在地鄰里、產官學和供應商夥伴及台中市政府,在友達台中廠區攜手種植千棵樹苗並進行老樹護樹修枝,推廣加樹減塑、節能減碳的淨零綠生活。 繼續閱讀..

聞「風」變色,氣候變遷把颱風變得兇又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28 日 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熱帶氣旋摩卡(Mocha)5 月侵襲孟加拉和緬甸,強度相當於 5 級颶風,重創洛興雅(Rohingya)難民區,帶來人道災難,升高對極端氣候來襲的危機感。氣象專家表示,氣候變遷不會讓氣旋(cyclone)、颶風(hurricane)和颱風(typhoon)這些強大的自然現象更頻繁,但確實會讓它們更強烈和更具破壞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