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醫療科技

美國面臨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三面作戰,醫護大流失陷入危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4 日 8:30 | 分類 人力資源 , 醫療科技

全球各國對新冠疫情逐漸走向「正常化」反應,不再為了防疫妨礙經濟發展與日常生活,如此一來感染數上升也是必然,但對美國來說,如今不只新冠,冬天來臨將面對「三重疫情」三面作戰,更苦惱的是,醫護大量流失,作戰卻沒有「士兵」。 繼續閱讀..

流感與 RSV 合作逃脫免疫系統,研究:如同特洛伊木馬入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3 日 11:48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今天秋冬,全球多個國家都在為 COVID-19、流感、RSV 做好抗戰準備,當三種病毒同時爆發,不只增加醫療資源負擔,最近科學家還發現,甲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會融合形成單一混合病毒襲擊肺細胞,代表某病毒會為了自身利益而與另一病毒合作,擴大感染機會並造成更嚴重症狀。 繼續閱讀..

首次導入彰化醫院落地應用!工研院研發醫療級精準監控穿戴應用系統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2 日 10:15 | 分類 3C周邊 ,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後疫情時代帶動零接觸商機興起,加速醫療智慧型穿戴裝置應用大爆發,工研院今日宣布與蓋德科技合作研發「800Z 智慧健康手錶系統」,導入 AI 人工智慧分析系統進行台灣醫療認證程序,首次在衛福部彰化醫院進行測試驗證,未來醫護人員可透過及早監測即時提供個人化診斷與醫囑。

繼續閱讀..

虛擬健保卡申請一次看!未來將納入手機錢包、串接街口、LINE Pay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1 日 10:15 | 分類 科技生活 , 行動支付 , 醫療科技

受到新冠大流行影響,視訊診療帶動「虛擬健保卡」的申請數量,目前累計已有 38 萬人申請、600 家醫療院所加入服務,健保署更規畫要整合電子處方箋和行動支付,納入手機錢包,並串接 LINE Pay、街口支付和醫療行動支付阿佩支付(APAY),以支付看診費用。

繼續閱讀..

3 歲以下幼兒幾乎沒碰過,RSV 恐大爆發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31 日 15:06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今年感冒特別多,除了 COVID-19 與流感,美國與世界各地正要開始流行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通常 12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流行,但今年發生更早,由於 RSV 率上升與預期 COVID-19 及流感季節早期爆發,現在專家擔心三重夾擊,特別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風險最高。 繼續閱讀..

台灣孕婦睡不好!國衛院研究揭「孕初期」用安眠藥頻率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31 日 11:37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 醫療科技

懷孕過程中受到荷爾蒙的改變,經常會使孕婦的睡眠品質下降,但若要選擇使用鎮靜安眠藥,又怕影響胎兒的發育,國衛院今日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台灣孕婦使用鎮靜安眠藥比例逐年下降,但在懷孕第一期(孕期第一到第三個月)使用頻率最高,藉此了解睡眠障礙治療藥物的使用趨勢。

繼續閱讀..

心誠鎂獲准公開發行,規劃 2023 年登錄興櫃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31 日 11:16 | 分類 生物科技 , 證券 , 財經

心誠鎂行動醫電今日宣布,獲主管機關核准公開發行,規畫 2023 年登錄興櫃,目前心誠鎂實收資本額為 2.4 億元,主要法人股東包含美國矽谷知名生技創投維梧資本、日本大和投資、漢鼎、兆豐、國泰人壽、安瑞、中加等大型投資法人及台耀化學等,並由國泰證券進行輔導上市櫃計畫。

繼續閱讀..

仿生細胞晶片更加精準模擬人體系統,為臨床研究與新藥開發帶來全新變革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31 日 9:0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在病毒流行期間,高傳染力的病毒快速入侵之際,緊急狀態時必須快速篩選抗病毒藥物。仿生支氣管晶片可用以模擬病毒感染、菌株依賴性毒力、細胞因子產生和循環免疫細胞活化的情況等,其在抗病毒藥物效果評估與劑量測試的應用上便利性極高,可加速篩選具有潛力的治療藥物(圖 4)[11-13]。(本文出自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許藝瓊副教授,於閎康科技「科技新航道 | 合作專欄」介紹「動物試驗的替代方案?仿生晶片應用於藥物開發」文稿,經科技新報修編為上下兩篇,此篇為下篇。)本網站內容著作權係屬 TechNews 或授權本網站使用之提供者所有

繼續閱讀..

從傳統細胞培養到替代動物試驗的生醫新技術——仿生細胞晶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31 日 9: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動物實驗是目前新藥開發必經的臨床前驗證過程,是推進人類醫學與生命科學發展的必要之惡。其中,以用於基礎研究的動物數量最多,其次是生物醫學研究、以及針對家庭產品和其他消費品所進行的毒性測試等。同時有許多營利性的公司每年飼養與銷售幾千萬隻的實驗動物,藉以獲取龐大利潤。(本文出自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許藝瓊副教授,於閎康科技「科技新航道 | 合作專欄」介紹「動物試驗的替代方案?仿生晶片應用於藥物開發」文稿,經科技新報修編為上下兩篇,此篇為上篇。)本網站內容著作權係屬 TechNews 或授權本網站使用之提供者所有,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形式傳輸、散布或提供予公眾。 繼續閱讀..